">
第一篇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行业财务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财务分析有自己的特殊性,尤其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做好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因此财务人员应主动从单位发展特点出发,运用科学、标准的分析指标与分析方法对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此完善的管理工作,使单位在新常态经济的转变中稳步发展。
一、财务分析内容和方法的分析
1.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关键点就是要研究资金的运营效率、政府投入,以及收支的预算、成本核算和结余情况,通过基本的会计信息了解单位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对单位的投入是否体现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存在的基本问题入手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财务分析强调分析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透过财务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2.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多种,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可操作性、实用性出发,一般分为以下方法:(1)分析比较法。分析比较法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此作为差异来揭示单位经济信息的变化,EXCEL中各类图表可以直观形象进行分析表现。如从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内容出发,将内部不同时期的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以趋势变动图直观了解;预算和实际差异对比分析,本单位和外部单位之间的对比分析,柱状图可以一目了然;饼状图将会计要素中的总资产以及净资产和净利润联系起来分析,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展现出来。(2)因素分析的方法。因素分析法主要是把指标和其他影响因素放在一起进行多向性分析,在数量指数上,将某一个数量要素对某一个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影响的程度,可以使用连环代替方法也可以使用差额分析方法。连环代替法主要是用实际产生的数值代替标准数值,据此测定出各个因素对财务指标产生的影响。差额分析的方法把每一种因素所产生的实际值或者标准值进行差额性的计算,找出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二、新制度下财务报表的专项分析
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修订主要是和相关财政改革及法规政策的较好协调,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并要求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成本核算与资产管理。围绕这些方面,事业单位应在原有的会计报表分析基础上,针对经济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进行专门分析。可重点关注:1.偿债能力分析。根据举债资金用途不同、债务期限长短,可用以下指标分析债务风险的高低: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短期偿债能力是对单位流动资产所具有变现能力的一种衡量,主要指标有流动的比率、速动的比率,以及现金的流动负债比率三种。正常情况下,流动比率高,债权人在权益方面就有保障。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也反映出单位流动资产占用多,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提升单位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会对获利能力产生正面影响。一般流动比率保持2:1的比例为最好。速动比率使用的是速动资产,即剔除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不强的部分,主要指存货、待摊费用等。速动比率也不能太高,如果太高,说明单位应收款项比较多,就要考虑资金回笼上存在的风险,同样会对单位短期偿债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1:1为较好的情况。新制度要求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因此在分析中应重点关注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稳健范围之内。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关系,是单位财务结构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志,比率越低,说明单位有较强的长期债务偿还能力。单位也可以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债务的财务杠杆作用,有效利用外部资金带来效益。2.收入、成本结构分析。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推进,很多改革涉及到事业会计核算的调整。因此单位应调整分析的侧重点,从以下指标来监测比较收支变动。(1)收入结构指标有:财政专项补助占总收入比率、经费自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等。(2)成本结构指标有: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率、管理费用占总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成本率(人员经费总额/成本总额)、管理费用率等。可使用的比率很多,将收支结构分析结果与行业标准对比、与本单位历史对比、与同行业其他对比,与预算对比,都能有效发现收支变动规律与影响因素,及时做好结构调整。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以往财务分析会忽视现金的流动,现金流量分析在现代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中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现金数额,通过分析能够达到:(1)从动态上了解单位现金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反映了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变动的结果,是现金的静态存量。只有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才能从动态上说明单位从哪里取得现金,又将现金用于哪些方面,揭示现金变动的原因。(2)提供和评价会计期间收益质量的信息,因为单位的收支节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并不能真正代表实现的收益。高质量的节余应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作保证。(3)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各种流量指标分析,单位能够对获取现金的能力做出判断,有助于预测本单位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潜力及其他重要信息。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从结构分析入手,了解现金流量结构,现金流动原因,从而明确单位财务质量和经营状况,预测单位的发展前景。可运用的主要分析指标有:经营现金贡献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净额)、投资现金贡献率、筹资现金贡献率。现金流量结构分析还可以细分为现金流入结构分析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分析在现金产生和使用方面财务结构的合理性。此外,以获取现金能力、盈利质量、偿债能力分析为目的设定比率分析指标,便于单位管理者了解影响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因素。可运用的分析指标有: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收入获现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业务收入)、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节余);到期债务本息偿还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本息)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应是对单位财务报告分析的补充与完善,分析现金流量表应注重现金流量与其他相关报表的结合,不能以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变化结果判断现金流动状况的好与坏,而是通过变化过程对单位整个经济运行情况做全面评价。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转型深化的过程中,尤其是财税改革都对事业单位运行有更多的影响,新会计制度也是顺应改革需要而施行的,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职能、管理目标和财务分析评价手段都有较大变化。单位会计已从收支核算向财务管理拓展,财务分析从资金领域向非资金领域拓展,会计人员要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好财务管理台账和数据库,除了基本会计数据外,要关注影响财务数据的其他各种信息,如新制度、新政策、经济环境变化等。2.关注“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对重要事项的时间、预算、集体决议、合同等要有详细记录,通过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与分析。3.全面了解运作流程,资金是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财务人员应打破职业隔阂,了解各类业务流程、国库支付方式、固定资产购置、绩效评价等各类信息,在分析中汲取各方意见,使分析报告成为决策信息源。4.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对本岗位业务熟识与明察的优势,运用各类图、表设计出分析底表,随时对经管的工作做出基础分析资料,从小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汇总后,便可形成内容全面、有力度的财务分析报告。五、结束语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本文只是初步探讨,单位财务工作者应结合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单位的具体实际做出判断,进一步深化分析内容,提升单位财务报表分析内涵,使用分析结果成为提高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段建丽.从财务报表的资金结构中分析某医院经济运营状况[J].中国卫生经济,2014,18,(5).
[2]李志艳.合理利用财务报表加强医院经营管理--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及建议[J].财经界,2014,11,(33)
作者:董音茵 单位:徐州市儿童医院
第二篇
摘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事业单位因其非盈利性,且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款项,所以其会计核算一方面与企业显著不同,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重点核算收支。从事业单位收支核算现行规定入手,分析核算难点并进行深入阐释,最后针对这些核算难点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收支核算;难点;完善
一、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主要内容及特点
事业单位收支分为事业单位收入和事业单位支出两部分。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收入核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年终结转净资产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经营结余”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事业单位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主要包括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事业单位支出核算也主要体现在年终结转净资产时:“事业支出”中的财政补助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其他资金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科目;“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事业结余”科目;“其他支出”中的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科目;“经营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经营结余”科目。事业单位收支核算特点如图所示。
二、事业单位收入核算难点阐释
(一)财政补助收入日常核算财政补助收入的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其他方式三种。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按照通知书中的直接支付入账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借:事业支出等贷:财政补助收入若当年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则年末应作如下处理: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补助收入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按照授权支付通知书中的支付额度,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补助收入若当年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根据未下达的用款额度,年末应作如下处理: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财政补助收入若当年财政授权支付已下达用款额度当年未用完的,年末应作如下处理: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分为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收入和直接确认的事业收入两类。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收入取得时,应做如下处理:借:银行存款等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按规定将以上款项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等收到财政专户返还的款项时,确认事业收入:借:银行存款等贷:事业收入在直接确认事业收入的情况下,按照收到的款项金额直接确认事业收入:借:银行存款等贷: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的期末结转,分别对应净资产中的“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三个科目。例1,某市政府教育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附属中学年终结账,“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的贷方余额为80000元,通过明细科目可以看出基本支出贷方余额65000元,项目支出贷方余额15000元;“事业收入”总账科目贷方发生额120000元,其中属于专项资金收入的为100000元,其余为非专项资金收入。
三、事业单位支出核算难点
阐释事业单位支出核算难点主要在于事业支出的日常核算及其期末结转。为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人员计提薪酬时,应作如下处理:借:事业支出贷:应付职工薪酬等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领用存货时,按领用存货的实际成本,应作如下处理:借:事业支出贷:存货等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发生的其他各项支出,一般分录为:借:事业支出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等事业支出的期末结转,分别对应净资产中的“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三个科目。例2,某省属高校年终结账,“事业支出”总账科目的借方余额为6800万元,通过明细科目可以看出财政补助支出借方余额5000万元,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借方余额1500万元,其他资金支出300万元。例3,某事业单位2015年1月至11月“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累计数额为400万元,2015年12月份事业收支各科目余额如表1所示(假设均为非专项资金)。例4,某事业单位2015年12月31日,财政补助结转业务内容如表2所示。经过对财政补助各明细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截至2015年12月31日,甲项目、乙项目已经完工,丙项目尚未完工。
作者:郭璇 方明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第三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数量越来越多,加剧了市场竞争。在这种现状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充分体现实行单位会计准则对内部控制的意义,重点探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且随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飞速发展,其规模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重要性逐渐得以凸显,为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应加大对其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合理运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依据政府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开展收费活动,然后按照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经笔者研究,目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较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长期处于国家控制下,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逐渐变成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领导人员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仍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控制体制推行难度。2.与日常运营相脱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性。一些自主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财务工作的内容,比如不断增加经营活动,但是没有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使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漏洞,许多的经营收入不能及时到账,预算费用增加,不能保证资金正常运转。上述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事业单位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从而实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面发展。
二、建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分析
笔者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必须加大控制力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引进新型内控管理理念,借鉴国外成功管理案例,建立健全具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内控管理能够发挥作用,合理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各项内部支出。笔者分别从加强内控管理意识、加大风险评估防范力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构建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充分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五个部分进行阐述。1.加强内控管理意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直接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人员有关,为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重视培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内控管理意识,转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于内控管理的认识,统一单位人员内控管理思想。其次,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结合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内部内控制度和管理要求进行梳理与优化,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控制度,从而科学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支出,降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整体开支,保障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制定考核方式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了解工作人员真实想法,参考其意见与建议,减小工作过程中制度推行的难度。2.加大风险评估防范力度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强调提前防范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对单位中固定资产、财务预算、无形资产、工作人员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应深入研究新准则,结合其新增条例,对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并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准确把握新准则的动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将风险评估、防范工作贯彻在每一细节中,确保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推进。3.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指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包括监察与评价,单位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内部监察与审计部门,对单位所有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的监督与评估。领导人员应根据新准则,积极制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内外部工作运行过程的监察,进一步合理使用单位中的资金,定期核查单位资金流向,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贪污等不良行为。同时,单位应主动寻求外部监督机构的帮助,主要包括纪检部门、监督部门等,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利用内部控制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单位健康持续发展。4.充分构建内部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位应利用现代化技术,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将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融入内部控制工作中,加强单位中各部门的联系,结合工作人员优势,合理安排其工作岗位,进一步提升内部工作效率。防止出现内部控制中低效率的混乱状态,通过良好的奖惩制度,明确单位中每一职务的具体责任,当单位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找到原因,改变单位中工作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单位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管理者可引入专门的内部核算控制系统,使其自动分析、核算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状况。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网络系统,通过网络向财务管理部门按时汇报每一科室每天的内部项目,防止出现因人工失误出现的内部核算问题,减小核算的计算误差,确保核算的有效性。5.充分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为促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对其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现阶段,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仅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信息化时代下,内控人员必须做到“以身作责、身体力行、全面提高”以及“向监督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通过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新时期“防范风险、控制风险以及处理风险”的能力,当面对内控风险时,能够处变不惊,运用自己过硬的技术本领及专业的知识理论,处理不同情况下的内控风险。与此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内控软件的技术研发能力,利用内控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及会计报表生成和抽样内控、内控报告自动生成、内控监督评价与控制等,全面预防与处理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新风险。
三、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立足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内控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普及内控管理的方式,有效地培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控管理意识。与此同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必须对内部控制采取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竞争力,促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牟英.如何建立和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J].行政事业西藏职称资产与财务,2011(18):130-131.
[2]张海英.建立和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探究[J].中国外资,2012(7):156.
[3]彭春妹.建立健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2(24):68-69.
[4]周娜.探讨内部控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73.
作者:汤双榕 单位:福州市房地产直属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