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时间:2017-02-14 16:46:51 来源:论文投稿

1、就业支持与援助现状

1422名经济困难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规划课程的占93.2%。但在“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对您的帮助多大”问题调查中,48.9%的学生选择了“无帮助或帮助不多”;45.9%的学生选择“较大帮助”;只有5.2%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帮助”。由此看来,经济困难学生主观上希望通过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获得帮助,但对其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上还不太满意。从调查中发现,有18.6%同学认为“课程内容不适用”;47.5%的同学选择“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还有34.1%同学认为“教师缺乏就业指导经验”。在“希望提供哪些高校就业服务“的选择方面,46.1%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希望“提供准确有效就业信息”;21.5%的同学选择“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希望学校“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和“培训就业技巧”分别占20.8%和11.6%。

2、影响家庭困难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事实,原因主要是人才市场供需错位,结构失衡、知识陈旧,学用转化率低、个人能力低,依赖性强、市场人才配置手段粗放等。相比普通大学生,影响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的除去上述原因之外,更有其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具体表现为:

2.1内在原因

2.1.1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就业竞争能力低超过7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农村和中小城镇,他们抱着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进入大学后“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空闲时间,他们又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做兼职、勤工俭学,几乎无暇参加各种活动来充实、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等能力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无法从职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2.1.2心理素质差,碰壁后消极就业部分家庭经济困学生心理复杂,心理承受能力差,存在自卑、焦虑、胆怯等心理特点。在求职过程中,不敢、不愿意主动展现和推销自己,不能很好的把握机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和机遇;或求职过程中,屡次碰壁后,易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挫折感,消极就业。2.1.3就业观念复杂,自我认识不清,职业定位不准确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同时对就业准备不足。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促使他们更加看重工作报酬,盲目追求稳定、高收入的工作,缺乏全面准确的自我认知与对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以及整体的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2.2外在原因

2.2.1家庭原因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特殊的成长环境,使经济困难大学生从小就背负上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父母忙于养家,往往忽视了与孩子们的交流和沟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发展。进入大学后,大学期间的各种考证费用以及择业过程中的交通费、住宿费、通讯费、简历制作费、服装费、人才招聘会的门票费等高昂的就业成本加大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难度。2.2.2学校原因首先,目前高校虽然普遍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但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抓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工作,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尚未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未能形成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其次,大部分高校虽针对学生中开展了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但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第三,受师资力量和硬件投入限制,部分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专门性服务,不能及时有效疏导、排解和纠正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负性心理反应。2.2.3社会原因随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实施,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各种特权关系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严重影响到自主择业的公平性。再加上大量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3、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援助对策

3.1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建立、完善包括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援助基金在内经济资助体系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奖、助、贷、减、免、补等多层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但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求学期间学习生活问题。以广西某知名理工类学校为例,该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包括助学贷款(最高6000元/人.学年)以及校内勤工助学等在内,人均受资助额度在10500元左右,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在广西区内走在前列。该校学生每学年基本开支最低为13300元,具体包括:学费4500元、住宿费1200元、教材资料费900元、基本伙食费4200元以及交通、通讯、生活用品等费用2500元。这就意味着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至少还需要近3000元的经济资助。另外,等到毕业时,高昂的就业成本也给经济困难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根据调查,毕业学生求职花费高于2000元的占到28.62%,花费在1000至2000元之间的占到23.4%,其中81.4%的学生求职费用来自于家庭资助。因此,各高校要继续努力扩展学生资助经济来源,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同时,建立、完善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经济援助制度措施,对经济困难学生求职过程中交通、住宿、通讯、简历制作等进行资助,帮助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2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课程建设,提高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课程的实效性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认识导致经济困难毕业生盲目求职,也是造就他们求职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超过50%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课程不是很满意。高校需要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课程建设,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个人能力、就业意向等职业生涯测评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他们规划一条适合自己的、长久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更多考虑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实效性。如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求职技巧训练等。

3.3加强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心理特征中存在一些不积极的负面心理。毕业时急于就业、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想法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悲观、茫然、自卑、急躁等不良心理。高校需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①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积极心理学原理为依据,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改善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增强他们心理调适能力。②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正确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消除一些模糊、片面认识,正式自我,进行正确就业定位。③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自己的实际需要与就业期望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进行职业选择。

3.4整合资源,建设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体系,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当今就业市场的竞争其实是学生职业能力的竞争,最终体现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求职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更注重其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高校需要整合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学生职业没能力培训体系,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从而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学校积极打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引导经济困难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企业管理论文、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对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化程度、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海波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798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数学论文 甘肃农业大学

相关论文

小说界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1 12:08:27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热带农业》 《中国有线电视》 《量子光学学报》 《放射免疫学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当代中国画》 《通信电源技术》 《科学咨询》 《供电企业管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