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信息化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学校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信息化

时间:2017-02-14 16:44:07 来源:论文投稿

一、国际化与学校音乐教育

针对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代表研究了国际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有的代表探讨了国际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也有的代表表现出对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和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忧心,还有的代表分享了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本土化实践的成果与心得。在主旨演讲中,香港教育学院的梁宝华教授在审视了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环境中所面对的困境之后,介绍了一个全面了解音乐传统的理论架构,肯定了不同的音乐传统的独特性和价值,提出音乐文化并无高低之分的观点,并寄语有关当局重新审视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的价值和地位。中国音乐学院的谢嘉幸教授着重谈论了在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音乐教育的呼唤,他辨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音乐教育及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提出以乐教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强调音乐教育的本位要找回“灵魂”,即“为人生而音乐”,培养有自己文化底蕴、健康完美的人。台湾师范大学的赖美玲教授分享了我国台湾的经验,即从素养导向谈国际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她首先说明了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然后介绍了我国台湾课程研发团队确立的国民核心素养,即强调培养以人为本的“终身学习者”,分成三个面向(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参与)和九项核心素养(身心素质与自我精进、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规划执行与创新应变、符号运用与沟通表达、科技信息与媒体素养、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道德实践与公民意识、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同时还说明了核心素养落实于艺术领域课程纲要的过程,并强调素养导向的艺术课程设计要符合国际化的趋势。澳门理工学院的代百生教授分享了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音乐课程主动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即积极参与国际专业评鉴,取得国际认可资质,提升办学吸引力;同时以参与国际评鉴为契机,完善管理制度、改革课程设置,促进系所的自我完善。澳门理工学院的经验与成果为相关高等音乐教育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在以此为主题的小组发言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也都分享了在此领域的各自的研究成果:林能杰分享了国际化音乐语境下“生命律动学”教育理念及其实践;阎永福从音乐教育哲学的中国视角反思了埃利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罗凌与汤卢以改革开放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发展为例,研究了音乐教育思想和跨文化交融与冲突;王培喜通过调研、访谈和比较研究,提出了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UGS人才培养模式;陈明友和刘俊强调我国的声乐教育在树立信息国际化教育观念的同时,要强化声乐教学“人性化”意识;陈简研究了俄罗斯钢琴音乐教育体系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影响;倪海瑽对我国台湾的音乐教育进行了评述;詹艺虹关注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建设,并对此进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詹文军通过分析湖北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语境,站在本土的视角探寻其生命轨迹与发展力,并试图找到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喻意从音乐创造力的研究背景出发,剖析了音乐创造力的内涵与本质,并基于国内外普通教育对音乐创造力教学的定位,提出了我国中小学音乐创造力教学内容的新见解;杨晗誉从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对新疆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并提出了干预对策;田雯雯以山东省三所高校为例,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研究;张祎研究了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弹”“唱”技能的教学运用;王柳以古筝艺术为例研究了国际化背景下艺术学科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个性发展;郭晓林通过了解粵澳地区六个城市小学三年级学生音乐听想能力的现状,讨论了美国学者Gordon的《中级音乐听想测试方法(IntermediateMeasuresofMusicAudition,简称IMMA)》对粤澳地区学生的适用性。

二、信息化与学校音乐教育

针对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同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代表研究了信息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也有的代表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还有的代表分享了学校音乐教育的信息化实践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在主旨演讲中,台南大学的谢苑玫教授认为网络世界里共享、互助的文化冲击着学校音乐教育的生态,网络资源的丰富,软件、硬件版权的开放与便利,为音乐学习和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可能,二十一世纪的音乐人应善用信息科技带来的优势,把握音乐艺术的本质与精髓,学习新的技能和传播观念。谢教授还分享了教学创新策略以及音乐团队跨时空、跨世代、跨领域的合作实例。在以此为主题的小组发言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也都分享了在此领域的各自的研究成果:曾善美探究了信息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策略;谭述晔的研究围绕MOOC环境下教学改革的主题,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研究切入点,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形式中的各种学习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协调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混合学习的优势,力求探索一种更切合音乐教学需要的、更高效利用现代科技的教学模式框架;王晓盈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音乐教育文献导读”课中,使授课方式更适合该模式的教学目标,并总结了由此带来的思考和启示;崔学荣分享了“网络学习库”+“课堂引领”+“自主建构”的三边合力的教学e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导学—助学—自学”三维互动的教学机制。张业茂提出如何吸收中外身体哲学智慧,回归音乐技术与身心合一,是信息化时代学校音乐教育不得不回答的难题;詹燕君认为音乐课程在获得数字技术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在遭遇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把握音乐课程的性质、合理解决技术服务与音乐课程的关系、遵循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厘清数字技术影响下产生的种种教育观点和思潮,是当前音乐课程改革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周景伟研究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现实问题解决的思考与实践,分享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成果;任能量研究了网络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阐明了以网络音乐文化为辅助途径丰富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所在,为未来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供新思路。丁慧从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探讨了系列培训教材的编写特色;于彩果以一位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个案,通过叙事手法再现了多媒体进入课堂前后对教师个人、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改变和影响,从教师个人的视角来分析多媒体进入音乐教学的利弊及应采取的态度。周晔以“中西方音乐史”课程为样本,运用大数据思维反思当前授课对象、教学过程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李君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通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关信息的搜集与共享,加强学生个体与集体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的信息资源不断地丰富教师的课堂,使课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杜士武研究数字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实验声乐教学声谱分析、声学分析、螺旋CT的多维重建发声状态中的声腔等技术,将看不见的声音可视化,使声乐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变成“口—眼—耳”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罗宇佳以“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项目为例,进一步阐释了信息化背景下特色项目研究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意义;侯延爽也研究了高校音乐技能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并提出了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用信息化评价手段,实现音乐技能教育模式转变的策略。

三、其他相关新研究

大会还收到一批研究论文,不是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研究的主题的,会务组将这些论文按“其他相关新研究”归类。在主旨演讲中,香港教育学院的刘永慈教授做了音乐律动与儿童社交技能的研究报告。她认为在儿童的幼儿时期,学会掌握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社交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音乐除可提供美艺和创意的发展外,更可增强其社交技能,使害羞及退缩的幼儿能与同伴建立更密切的社交关系。刘永慈教授通过课室直接观察、录影机记录幼儿的表现,并以评量表(McClellan&Katz,1993)搜集他们在音乐游戏里学会的社交特性和技能。研究结果显示幼儿与人有良好的合作和沟通关系与音乐律动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音乐律动游戏能给幼儿表达的渠道,以改善其自信的态度,学会接纳、互动和建立与同伴的正面的关系。其他与会代表也就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兴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刘畅认为真实性学习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应借鉴国外的理论、实践和评价方式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转型,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以加强音乐课堂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王朝霞在解释学的视域下,通过几个音乐教育行动研究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何在肯定参与者的“前见”的基础上,创建一个“理想的对话环境”,达到双方的“视域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研究关系;黄宇认为音乐教育视域中的麦氏人格类型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家(艺术家、教育者)人格类型研究以及音乐偏好、专业(器乐)选择、创造力与人格类型相关性研究等多个方面。赵玉卿认为目前我国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存在着学科和专业方向发展不平衡、“同亲繁殖”、师资队伍的“断层”、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学术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牟艳丽以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为例,分享了“三环融汇、一线贯通”理念在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杨晗誉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新疆五所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策略;田雯雯运用问卷法调查了山东省省属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曲谱指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建议;陈孝余结合实例详细解说了创设音乐聆听导视图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创设的方法与过程;覃展鹏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把握,认为其关键是把握讲授的“量”与“质”的升华之间的关系;周文娇认为现代乐理可以作为20世纪音乐理论教学板块的必修课程纳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并对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赵去非认为综合艺术院校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注重学生艺术教育普遍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活动;董伟认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途径,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及提高全民族美育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赵怡然结合科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世界音乐教育体系及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探究适合儿童的音乐记忆训练方法;郝丽娟训练学生把拆分出来的单一线条式的音响效果以多人视唱的形式进行演绎,提高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声部之间“协作”的理解能力;潘朝阳认为视觉艺术对音乐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看待和运用视觉艺术,是音乐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结语

本届论坛是历届参会代表和收到的学术论文最多的一年,不仅对以往的四届研讨的成绩做了总结与回顾,也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期望和规划。本届论坛在热烈、祥和、积极、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代表们意犹未尽,一致认为,两岸四地音乐教育论坛作为一个经验与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有了彼此交流的机会,分享了高校音乐教育研究的丰硕成果,加强了区域音乐教育合作,探讨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学校音乐教育发展问题,这样的学术研讨将对两岸四地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对实现高校音乐教管理学论文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谭述晔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学校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信息化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797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诚信物流网点查询 航海技术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东华大学学报》 《科学观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茶叶科学》 《职教天地》 《微处理机》 《耐火与石灰》 《装备制造技术》 《台湾农业探索》 《梅山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