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计划,对机械设计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四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解决高等教育的趋同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国家引导一部分新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重点在“应用”二字,要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学校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应用型大学的转型过程中教师队伍的转型化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南阳理工学院已在积极加快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随着学院由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进程,原有的机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结构分配不再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对机械设计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如下改革。
1创建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且为地方经济服务。而培养应用型人才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应为其教学的核心环节。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论和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具备一般机械设计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机械设计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传统的教学模式先集中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理论和实际出现严重脱节,脱开实践的理论教学是很空洞的,同时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也很是茫然,缺乏学习兴趣,使得随后课程设计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质量的完成任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教学的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现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新的一体化模式即打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改变传统的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实践教学项目任务为主线组织教学过程,让整个理论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要解决的实践项目任务而进行组织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理论教学融合在实践中,使实践教学任务贯穿在整个理论教学中。在理论课开始就将实践任务即课程设计任务布置下去,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教师围绕实践任务并根据学生任务总体进度进行适时讲解,学生在听讲后就开始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师讲解完传动零件齿轮传动设计部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践任务完成其中部分的设计内容,计算出设计尺寸,并进行尺寸及强度的校核。这样可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根据任务去设计,将理论知识及时和实际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及时巩固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任务的驱使下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实现边做边学,边做边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改革教学内容
2.1重新调整组合新的一体化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院机械设计教研室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自编新的机械设计一体化教材,将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南阳本地企业(如:石油二机厂、水泵厂等)的一些工程实例引入教材,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工程性。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教学环节,减少烦琐的理论公式推导过程,重点突出对实践知识的灵活应用。例如:将原来的机械设计课程理论课时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糅合在一起调整为5周的时间,以实践项目为导向将理论课时穿插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ug及模拟仿真软件ansys等融入课堂。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设计手段创新设计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浓厚兴趣。
2.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原有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实验项目基本以认知、验证性为主,缺乏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在做实验时也基本上都根据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去做,做实验常常存在盲目性,思维也往往被固化成一定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现在实验教学环节在保留原有的典型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增加实验设备,如机械传动综合传动效率测试实验,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实验台等,同时增加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使实验项目呈现多样化,并将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购置与现有实验配套的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先通过虚拟模仿实验,再实际操作,实现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程设计实践题目要拓宽选题范围,使实践题目从传统的单纯的机械教学向现代光、机、电、控制多学科交叉渗透。且实践题目来源于工程实际,贴近日常生活,符合地方企业特色,并根据企业工程实际不断更新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基本实现一人一题。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动脑筋盲目抄袭的现象,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流程与方法。成立大学生创新基地,鼓励学生课内外进行小发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创建校企联合培养方式,让学生直接走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将实践课堂搬入企业实地。我院先后与长葛市三荣电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设立“三荣班”,与河南恒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牵手合作设立“恒发班”,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更加有效途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方法改革
3.1创建一体化教学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
建立一个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教学场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室上完理论课后再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建立一个以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实训室合二为一的实践教学场地,将理论课堂搬入到实践教学场地中,使教学场景充分融入工程实践环境中,让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学生在设计轴的结构时,教师指导学生现场拆装典型机构,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轴的结构,教师结合实物讲解,然后学生在轴创意实验台上进行设计搭建各种轴结构,使学生更直观有效加深知识理解。教师在讲解完《螺栓连接,带传动》等章节时,学生可即时在螺栓连接,带传动实验台上开始做实验,将空洞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线
现场教学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交互进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选实践任务,选到实践任务后,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积极去现场了解情况并查阅有关资料,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对比讨论,最后提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课题设计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多方位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有目的性地逐步去完成实践任务。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单向满堂灌为主,学生只能被接受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应用型“双师”队伍
在应用型大学的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转型也是至关重要。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素质型”教师,“双素质型”教师也就是“双师型”教师,机械设计课程“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各个环节坚实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以下改革。(1)要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常走进企业参加各种实践锻炼,参与企业应用性课题研究等,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实践教师参与到教学中,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2)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型的科技小组竞赛。这样既锻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学院教师的带领下我院学生先后参加了挑战杯、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项竞赛,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3)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比赛,多锻炼,使自己成为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丰富“双师型”教师。
5结束语
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为导向,通过教学改革,将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机械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了机械产品从设计到成品整个的设计流程中,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凤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海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社会版,2012(7):82-84.
[2]姜玉珍.教学做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94-96.
[3]濮良贵,纪名纲.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黄霞,林昌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7):137-139.
[5]周海,黄传锦.基于卓越计划与CDIO模式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4(3):98-99.
作者:靳亚维 郑雄文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