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求大学生生命教育 - 历史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探求大学生生命教育

时间:2017-02-13 17:35:45 来源:论文投稿

一、当前大学的生命态度分析

2010年,潘明芸,吴新平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生命态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其5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6一文中展示了调查结果。本文的生命态度主要从对生命的看法、对死亡的看法、对生命的体验这三个方面予以显示。首先,在对生命的看法上,根据该篇文章显示,在他们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生对生命的看法是,4.5%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物质追求,7.7%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精神向往,3.4%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社会融合,84.5%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这三者的融合;研究生对生命的看法是,8.0%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物质追求,8.0%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精神向往,6.8%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社会融合,77.3%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这三者的融合;大专生对生命的看法是,6刀%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物质追求,9.2%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精神向往,6.0%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社会融合,82.6%的学生认为生命应注重这三者的融合。综合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生命应注重物质、精神、社会的融合,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生命有着正确的认知。其次,在对死亡的看法上,该篇文章显示,经常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的学生占18.5%,偶尔会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的学生占40.3%,从而没有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的学生占48.0%;经常会恐惧死亡的占0%,偶尔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占9.2%,从来没有对死亡产生过恐惧的占5.5%;经常认为死亡是一种人生解脱的占29.6%,偶尔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的占64%,从来没有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的占3.3%;经常认为死亡是必然要发生的占51.9%,偶尔认为死亡是必然会发生的占44.2%,从来不觉得死亡是必然要发生的占39.6%。

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都会为自己还活着而倍感生命之珍贵,同时也认为死亡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同时有少部分人会对死亡心存恐惧,但也认为死亡对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一般情况先,没有自杀和杀人念头的大学生会较为珍惜自己的生命,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是较为珍惜的,在他们的思想中是没有自杀和杀人的念头的。最后,在对生命的体验上,这篇文章同时指出,认为自己生命体验是幸福且快乐的占76.9%,不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是幸福且快乐的占1.3%,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幸福且快乐的体验自己的生命的占21.8%;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是平淡且无趣的占43.2%,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不会是平淡且无趣的占9.8%,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体验是不是平淡且无趣的占45.5%;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是暗淡且痛苦的占27.3%,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不会是暗淡且痛苦的占27.3%,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体验是不是暗淡且痛苦的占45.5%;不清楚自己生命体验会是怎样的占53.5%,不清楚自己的生命体验不会是怎样的占2.6%。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体验较为满意的,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是幸福且快乐的,这表示他们较为珍惜生命;而当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是暗淡且痛苦的时候,近一半的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自己的生命体验究竟如何,也就是说,即使近半数的学生会按照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善待生命,其中2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体验暗淡且痛苦,这表明他们在受到挫折或者失败时,很容易会选择结束生命。另外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体验不能做出明确的选择和决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生命的看法仍有待生命教育的加强。

二、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大学生的生命态度现状,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力度已经刻不容缓,而这不仅需要高校教育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里主要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来讲述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具体而言,高校可从生命教育课程设置、校园生命教育文化建设、实践生命教育三个层面来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首先,就课程设置而言,高校应设置以人的生命为主线,以生命活动和生活内容为组织,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提升大学生生存能力为宗旨的生命教育课程。该课程应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生命认识较为模糊,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弱,生存能力不强,生命观淡薄等问题,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生与死,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感悟生命的意义,促使其珍惜、热爱生命,树立在任何挫折中都不能轻率放弃生命的观念。此外,生命教育课程还应注意帮助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并学会科学、合理、有效的调节手段,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应对各种应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而不会轻易选择以生命的终结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就文化建设而言,主要是要建立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般情况下,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对生活心存感激,也会对身边的人的行为心存宽容和尊重,他们能更好的体悟人生,也能更好的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会使他们对生命产生更多积极的感悟与体验,由于在精神上是不空虚、不寂寞不缺乏支撑的,他们更能珍惜生命。从这一层面来说,建立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可行的。具体而言,高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校园内的感恩教育元素,加强这些元素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影响,如可利用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等将“珍爱生命”融人其中,以便陶冶学生的感恩情感。此外,还可将人文关怀融人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感恩校园氛围。最后,就实践生命教育而言,高校可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自己对生命理解。如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医院产房、婴儿室、太平间、殡仪馆等,帮助大学生了解、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喜悦,教会他们爱惜生命、敬畏生命。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作,除了高校的努力之外,社会、家庭都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作者:杨斌 李红英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探求大学生生命教育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404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 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微处理机》 《东华大学学报》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耐火与石灰》 《台湾农业探索》 《茶叶科学》 《梅山科技》 《装备制造技术》 《科学观察》 《职教天地》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