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我国农业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从改变发展观念做起。当今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落后的资源观、价值观以及市场观等等的阻碍。因此新时期我们要推翻以上落后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变农业资源无限性的认识,重新构建持续发展的农业伦理观
人类从早期进行农业实践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来从大自然中收获了无数利于生产和生活的资源,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把自己由自然的仆人慢慢变为自然的主人,同时也坚持认为自然中攫取更多无穷尽的资源来供人类攫取。在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人类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人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品的同时,也对农业资源造成了破坏,致使当前农业资源的短缺。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又对现有的少量的农业资源进行破坏,更加加剧了农业资源枯竭的趋势。例如,耕地资源。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今农业的发展绝不能离开耕地资源,而就是这样有限的耕地资源却在日益减少,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人们应从根本上认识到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树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有限的资源对无限的发展起到最大的作用。因此,应放弃人类可以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更加注重生态与环境问题并不是说要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平衡环境保护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显然,经济社会在飞快向前发展,人们不可能因为要保护环境而重归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结构。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要杜绝以下两种思想误区:一是过分宣传“人定胜天”的谬论,滥用自然资源,不为子孙后代考虑;二是过分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保护环境而造成经济衰退。目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观,其具有两面性,既突出了资源是有限的,又指出在合理适当的使用自然资源,会增加资源利用的持久性,实现永久性。由此可见,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在利用自然资源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正确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将自然改造称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环境,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农业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辅助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使自然资源的利用度达到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改变“人多力大”的生育观,树立“两种生产”协调发展的观念
(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多子多福”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众多家庭把家庭的兴旺发达寄托在生育上,期望通过子女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观念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主要考青壮年劳动者在田间辛苦的工作来实现农业增产,因此,家里人丁数目,在很长历史阶段代表着家族的兴旺程度。受到这种观念的持续影响,农业经营要想实现高利润,家庭收入要想实现更高的水平,生活质量要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能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快速扩展家庭成员的数量。
(二)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其中也有其腐朽的一面,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甚至到目前我国农村仍深受这样的思想影响。现实中对国家的计划剩余政策置之不理,为增加家庭的男丁而不择手段的家庭比比皆是。他们至今仍人为,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多生一个儿子,家族的就会因此而兴旺发达,也算是为祖宗争光添彩了。
(三)在一定的历史特殊阶段,由于战争、环境破坏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人口数量大量建设,国家此时会采取鼓励多生的政策。在人口数量恢复之后,新的政策没有及时落实到一村一户,很多家庭钻了空子,仍然多生,导致人口急剧增加。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由鼓励多生的政策到计划生育,社会观念难以快速转变,导致我国人口急剧增加。而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这种错误观念。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此时对于大量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小。同时,女性也在社会其他领域实现了自我价值,整个社会的重男轻女现象渐渐消失。当前,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多子多福的观念在逐渐失去其意义,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庞大的人口压力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科学的生育观念,全面认清人口问题,改变历史上一度落后的人口、生育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制约着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与发展。在这两种生产中也存在辩证的矛盾的统一。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它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存在着固有的、内在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自身的生产的影响,它离不开劳动者每日的辛苦劳作,一旦失去了广大劳动者,物质资料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生产。同时,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足够的物质资料作后盾。因此,人类人类社会要想永远协调、稳定的发展下去,必须保证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和谐统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庞大,并且农村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人口压力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阻力,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计划生育仍应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定不移的实施下去,各级政府部门要把计划生育理念真正落实到一家一户,让农民自觉将个人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
四、合理健全的发展机制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
在当前社会,上到国家、下到各地方政府,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相当重视。因此经常对农业人员、干部等群体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宣传教育,在理论上让广大农业人员感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可以从制度上规范农业市场的交易活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时解决农业市场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保证农业市场的秩序稳定,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决定了它必须走可持续道路,同时对发展机制以及发展道路理论方面进行创新。在总结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个关于发展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高效合理地利用、保护、更新资源的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导致每个人可以占到的资源少得可怜,尤其是人均农业资源例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等更是少之又少,完全无法满足当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而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是极大的。一方面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强度非常之大,全然不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其中尤其是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非常高。并且,日益增长的人口对于住房的需求加大,导致目前到处都在搞建设,一片片土地上耸立起一座又一座的高层建筑,放眼全国,几乎找不到一块从未开垦过的土地。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农业资源在一定的适用范围与期限内并没有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并且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破坏现象,导致资源无法再生,日益枯竭。在西部出现了大量土地荒漠化的现象,绝大部分耕地的质量下降,草场无法再生,淡水资源接近枯竭,水污染现象加剧。如果现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些问题将进一步的恶化,最终无法挽救。在未来农业经济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丰富的农业资源做后盾。现阶段农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机制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农业资源的持续更新速度与质量,让农业资源可以时时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下是几点关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度的建议。第一,定期对农业技术与设备进行更新,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同时可以从国外或其他先进地区引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及设备。比如,当今农业发展在淡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很严重的浪费现象。很多地方仍然是粗放式的淡水资源利用方式,既浪费了水资源,也不利于农作物的自然生长。其中在中国的北方仍存在“漫灌”方式,这种历史上延续了很多年的灌溉方式,既不符合科学规律,也不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求我们在适当的地方建设节水设施,采用“滴水喷灌”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至于耕地资源,在一定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进行立体的农业开发,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有限的耕地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始终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的职能,必要情况下要通过强制手段,对浪费农业资源的人员进行惩罚,坚决保证农业资源得到保护,并通过政府调控,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保证定期可提高农业资源的更新速度。通过此类控制机制,从上之下逐级落实各类自然资源如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以此保证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耕地资源质量的稳定。政府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坚决能出现政府借开发的名义,强占农民耕地。对于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了城市建设而不得不占用的耕地,应在其他区域进行补给,以此保证耕地的数量及质量不下降。第三,农业资源想要得到保护和定期的更新必须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水资源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办法,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定期合理提高自来水价格,通过这种方式来警醒人们水资源的逐渐减少,进而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农业资源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更新。
(二)全面控制环境的机制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应建立健全一个全面控制环境的机制。第一,定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人们对于持续农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总是存在错误的观念,即过分追求经济总量以及GDP的增长,在一部分地区,甚至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但是一些人仍然脱离不了长久以来的“小农群众意识”,对农业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最终造成了自然环境极度恶化。由此可见,环保教育对于人们树立全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当必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地方应定期组织开展环境保护课程及讲座。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上媒体的力量,如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对农业与环境保护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二,要严格控制环境成本,以此来约束各类经济活动主体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之前,政府负责来治理各类企业和工厂的污染物,企业甚至不需要承担治理费用。在未来应由企业来承担治理的费用,以此来约束其污染行为。但是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早将这部分费用记入了生产成本中,甚至这些费用对于有些大型企业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因此,国家可以对一部分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进行有规定期限的整改,对于污染严重,屡教不改的的企业,应直接将其强制关闭。各级政府应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对污染企业及时进行整顿,并坚决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对于各地区即将开展的项目,必须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绝不允许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项目开展起来。“靠事后控制,或先污染后治理,达不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预期目的”。国家对于污染企业的整治必须要及时并且有力度,才能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另一方面,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污染程度始终不超出合理范围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一定资金上的扶持。第三,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严格规范其实施过程。协调社会关系离不开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措施,这些手段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用法律法规来督促环境保护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杜绝随意处理各种破坏环境的企业,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使企业心服口服,勇于承担日后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任务。二是可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定期开展关于法律的讲座或培训,让农民群众懂得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五、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人口素质,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员,而农业人员的素质高低也与农业经济是否能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因此必须重视农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因此,计划生育政策始终是我国应该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致力于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控制农村人口数
当前由于农村还有很多人持有落后的生育观,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农村仍然存在超生的现象。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依然是控制农村人口所必须的手段。所以,目前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人口增长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的人口危机感。把计划生育政策落到实处,让没村每户认识到巨大的人口压力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性相当之大,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真正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作出一些贡献。
(二)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面临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尤其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善长久以来农民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数的比例相当之大,劳动构成的结构上,有知识、有文化、能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新时代农民的数量少之又少。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流青年参军上学,二流青年进城务工,剩余没有劳动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小孩留在农村,他们无法将自己的生活照料好,更不用说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任何贡献了。因此,当务之急便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定期对其进行科学及各类型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其真正认识到科学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曲会朋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