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实践“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保障科研资源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经二十多年实践,在我国产学研活动影响下,现代化产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产品日益丰富,不仅提升了产业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及产品品牌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保障我国产业技术迈上新台阶,提升产业规模,试针对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学研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①降低交易成本。搭建企业、高效、研究机构三者之间利害关系平台,从输送人才、培养人才到使用人才,避免人才浪费,降低交易成本。②消弱资源依赖性。企业对某些资源过分依赖,无形中制约了其市场份额,缩小了其交易范围,不利于企业稳步向前发展。消弱资源依赖性,使得企业能充分享受研发资源,合理利用,消除其经营局限。③扩大竞争力。良性竞争是拓宽市场的有效途径,更有助于产业技术不断革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④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大资源融合,信息流通,优化产业模式。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问题
1.技术创新体系存在动力局限。在我国,通常的产业研合作模式分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以及产品流通,技术推广具体指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而人才培养具体指基础训练→技术培训→产业发展;产品流通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即产品研发→商品开发→市场流通。此模式的优势在于紧密抓住了市场需求这一关键要点,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战略性眼光,不具备长期发展期望。2.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低。我国国有企业掌握了绝大部分的装备制造技术,并且有充足的投资资金,由此而来,国有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无节制,对成本不加以控制,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投资回报率偏低。3.企业缺乏先进性技术和人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是制约企业发展关键之一,据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国外企业的从业人员,且技术水平远在国外先进技术的水平之下。一方面企业自有技术滞后,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接受能力较弱,更凸显了我国企业技术力量的薄弱。4.学研方缺乏技术突破意识。我国学研机构普遍存在对现有技术的依赖心理,轻视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因此,造成科研产品大量积压,真正有效投入使用的产品微乎其微。5.学研方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保障知识产权是企业具备诚信的首要职责,就目前看来,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无视知识产权现象,如个别企业将某一类技术项目,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分别卖给不同的企业。如此一来,即便该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获了高利润,但从产学研整体角度考虑,这种以伤害知识产权机制为代价从而谋求高回报的方式,严重阻碍了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6.中介机构规模小。中介机构规模与日益发达的相关企业不协调,一旦学研方的学术成果成熟,却不能及时将此信息准确送达至相关企业,造成学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出现空档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7.轻视风险投资机制。一旦产学研的技术得到显著提升,该技术的应用将愈发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促使技术提升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因此,应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缩小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技术差距。
三、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有效办法
1.实行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联盟应从资源充分利用、人才培养、产品开放等方面着手,以最短时间实现产业技术创新。以商业化、产业化为基础,基于其可行性,探索创新模式,一方面保障了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产品品牌化,使得该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更为企业下一阶段的创新提供了范本和理论基础。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模式多元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需要各个相关环节的参与,缺少任何一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模式将显得单一,且在运行过程中,容易暴露大量潜在问题。例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增大投资额度,以提升产学研技术,更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若产学研项目对技术要求较高,应寻求政府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扶持,以保证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使用,从而实行技术创新,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应提供相关的优秀人才,巩固技术力量。3.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机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步发展,少不了来自风险投资的支撑,风险投资在产学研技术革新上有空前的发挥余地,可缓解因资金紧张造成的经营范围缩小、资源流通障碍等问题。另外,政府在产学研中还应充当指导性角色,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步伐,稳固市场良性竞争模式。综上所述,围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资源充分利用、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在商业化、产业化的基础上,增加投资资金,控制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浪费,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采用先进性技术,探索创新模式,从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快速发展。
作者:罗湘龙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