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频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对学生个人发展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学生与教师的双重角度探讨了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并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给出了预防及应对建议。
【关键词】课堂不文明行为;课堂管理;有效课堂
1课堂不文明行为及研究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和获取信息渠道日益丰富的同时,大学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自制力和注意力下降;同时,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课堂教学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多方因素导致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频发,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已引发国内外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重视,并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构成了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早期的研究中,大学生常常被认为是课堂不文明行为的主体。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ClassroomIncivility)通常特指学生故意破坏和影响教学秩序的行为[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而研究表明,课堂不文明行为通常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不文明行为的制造者。从广义上讲,课堂不文明行为是指由教师或学生参与的,违反教学环境中相互尊重这一准则的行为[2],也是指与课堂教学的和谐一致性相违背的,干扰教师或其他学生,破坏课堂教学活动,阻碍教师教学和其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偏离目标的行为[3]。
2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课堂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有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从对教学秩序的干扰程度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1)消极怠慢的行为。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对授课内容无动于衷、对老师提问无任何反馈等无意识地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影响的消极行为。2)漠视纪律的行为。包括迟到早退、与他人聊天、接打电话、发短信、手机上网、做其它课程作业、看其他书等行为。3)敌意行为。包括对老师的教学表现出明显的厌烦情绪、中途出入教室、针对老师或其他学生的言语攻击乃至身体上的威胁行为等行为。学生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课堂的整体学习环境,对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一种公然侵犯,也会使教师上课思维受阻,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发挥。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最初的两三个学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旦教学上失败了,会很容易造成额外的压力、不满和倦怠,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与学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不同,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甚至是出于良好动机,而效果却适得其反。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上课迟到、未提前通知取消课程。2)教师以快速地、拒绝参与的讲述方式漠视学生。3)擅自改变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甚至将讲台作为个人情绪的宣泄地。4)用冷淡的、疏远的态度对待学生,言语中透露出对学生的歧视或不尊重,甚至人格侮辱。5)用考试和分数恐吓学生,或试图通过引发学生的内疚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5]。教师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固定时期,教师的一些严重不文明行为甚至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不文明行为频发的课堂,通常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老师的教学热情、清晰性、组织性和直观性较弱。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的课堂不文明行为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趋于无效甚至负效。其影响甚至可以波及到课堂之外,影响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对于老师和学校的尊重和认同感,影响学校教育质量,最终损害学校的声誉。
3产生原因分析
形成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和教师的因素。从社会和学校的方面来看,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大学生群体在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方面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各种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碎片信息极大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再次,从高校管理方面来讲,学校考勤制度实施不力,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监管和约束力有限,对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教师忙于科研而忽视了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部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意识仍停留在初等教育阶段,对教师管理的依赖性强,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2)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平时上课开小差,考试临近抱佛脚;3)大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若不提前预习,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导致注意力下降;4)与老师交流有限,特别是公共课程的教学,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也助长了课堂不文明行为;5)同学相互间构成影响,少数人的课堂不文明行为可影响他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一是,教学态度。教学和科研都是高校教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后者往往对教师本人的职业发展有更重要的影响。这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处理二者的关系,忽视课程准备和课堂管理。教师以完成任务而不是传授知识为目的,更注重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效果,更加关心传授而不是学习。部分老师担心对课堂的管制会招致学生反感,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对课堂不文明行为采取放任态度。二是,教学技能。教师忽视教学技能的提升,上课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这些都是引发课堂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4预防和应对
预防和应对课堂不文明行为,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应是主动的发起者。学校需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保证规定的有效执行。同时,也应完善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和师生教学互评机制。使教师安心于教学并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对于教师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降低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影响:1)上好第一堂课。每学期第一堂课明确课程要求、课程安排、考评方法等重要信息,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范。同时,教师的亲和态度和言行举止也会产生影响,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课堂行为。2)注意授课技巧。课前准备充分、授课内容丰富充实、条理清晰,有合适的例子。授课时精力充沛、语速适当,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节奏。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对教学过程不断总结,更新教学理念,在所属学科领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体系,不断改进教学。3)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对已发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对即将发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及时提醒和适当包容。适当地包容无伤大雅的不文明行为并予以善意提醒,或从自身找原因并谦虚回应,往往会对其它不文明行为的产生起到事倍功半的抑制作用。4)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除了直接的讲授法教学外,教师应灵活运用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善于应用多种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如高校内部的网上教学平台、各种即时通信工具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良好工具。5)给予更多理解与共情,避免说教与抱怨。一直保持亲切感和积极激励的态度,如果师生关系是积极的、鼓励式的、亲近的,教师就能运用激发因素和亲近关系去减少课堂不文明行为。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被动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若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或方式有意见,积极沟通而不是消极对抗,都有助于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杜绝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5总结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课堂不文明行为,都严重影响着大学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从学校、老师、学生多方面努力,才能有效预防与应对课堂不文明行为,保证大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Morrissette,P.J..Reducingincivilityintheuniversity/collegeclassroom[Z].InternationalElectronicJournalforLeadershipinLearning,2001:5(4):1-12.
[2]Clark,C..Thedanceofincivilityinnursingeducationasdescribedbynursingfacultyandstudents[J].AdvancesinNursingScience,2008,31,E37-E54.
[3]Feldmann,L.J..Classroomcivilityisanotherofourinstructorresponsibilities[J].CollegeTeaching,2001,49:137-140.
作者:贾小英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相关专题:新闻的特点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