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思路 - 综合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思路

时间:2017-02-12 12:05:2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以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为目标,对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旨在提高学生系统能力”的嵌入式系统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其中,理论教学部分更强调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实验教学则在注重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功能性实验,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进一步设计了创新性“小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实践内容。提出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系统观能够真正传达给学生。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系统能力

引言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嵌入式系统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行业对嵌入式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嵌入式系统和相关技术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者的关注,正成为新兴的热门技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已成为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不仅涉及软件开发技术,还与操作系统、各种硬件接口、通信等技术紧密关联,是软硬相结合的系统开发设计技术。因此,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对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设置,还在不断探讨阶段[1-3]。正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知识覆盖面和应用广这样一个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系统能力的培养[4]。本文主要探讨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思路,从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嵌入式系统课程设置现状

嵌入式系统需要学生更多地掌握计算系统内部各软件/硬件部分的关联关系与逻辑层次,了解计算系统呈现的外部特性以及与人和物理世界的交互模式,也就是需要学生具备系统能力。目前,嵌入式系统课程设置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没有形成围绕嵌入式系统教学的课程体系。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注重的是学生更宽泛知识的教育,满足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要求,但缺乏能够贯穿整个计算机系统应用的思想。嵌入式课程内容太散太多,没有系统性,并没有围绕嵌入式系统框架组织内容。(2)嵌入式系统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考虑不够。目前课程设置大多按照计算机系统的不同层次内容独立开设课程,相应的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中很少体现本层次的内容与其它层次内容之间的关联,学生难以把所学知识贯穿到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中。(3)嵌入式系统课程缺乏特色,如对于不同应用系统和相关平台所需的设计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应设置哪些内容(包括课程实验)等。由于教学中对系统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所以嵌入式系统的教学效果存在以下问题:①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观,不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层面问题;②大部分学生难以胜任复杂的涉及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任务;③由于没有很好地建立课程之间内容的关联,教学缺乏系统性的综合实践环节,学生对于很多核心知识的掌握呈碎片状态,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无法融合到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中,其综合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较差;④各高校嵌入式系统设置内容多,缺乏特色,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学生无从下手,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技术。

2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思路

2.1嵌入式系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根据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为控制、监视或辅助设备、机器或用于工厂运作的设备。与一般桌面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只针对一项特殊的任务,是以应用为中心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使软、硬件可裁剪,来满足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适应工作场所的小体积的应用要求。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几乎涉及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各个知识点,与多门课程紧密相关,具体关联如图1所示:(1)硬件层。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涉及先修课程:电子电工技术、数字逻辑(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2)中间层。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Abstract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Support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涉及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体系结构、汇编、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3)系统软件层。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Operation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User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涉及先修课程:汇编、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4)应用软件层。应用软件层则由基本的数据表示、存储管理、数据分析以及与各个应用领域相关的知识,比如:医疗设备、智能家电;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智慧城市;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涉及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导论、汇编、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分析(挖掘)。(5)开发方法。开发方法包括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过程、采用的方法以及遵循的标准。涉及的主要先修课程有软件工程、UML设计。综上所述,嵌入式系统课程涉及的大多数内容在先修课程中得到了诠释,但知识获取是分散的,学生得到的是知识碎片,没有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无法站在完整系统的角度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中重点串联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形成体系,灵活地应用。

2.2课程设置的原则

嵌入式系统几乎涵盖了从底层的硬件线路、接口到软件工程等计算机专业所有的知识点,教学内容分布在不同阶段开设的不同课程中。因此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设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要做好把所有相关知识串起来的导引,使学生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过滤和总结。(2)嵌入式系统是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把计算机(芯片、板、或整机)嵌入到具体的产品中,对产品进行控制,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的应用系统。因此在课程内容中必须体现软硬件协同的设计思想,同时要强调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3)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际上是一门综合多知识点的应用开发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应更注重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以此加强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遵循上述的课程建设原则,嵌入式课程教学内容总课时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为48、64或更多课时,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课时比可设置为1∶3,因为在先修课程中已经介绍了理论知识的很多内容,本课程则更多偏重于学生系统能力即嵌入式系统实际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实践内容的设置是本课程的重点。

3课程内容组织

根据上述课程建设思路,分别从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课程内容的设置。

3.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

考虑课程内容的设置原则,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嵌入式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组织:(1)导论:在此部分重点需要讲解的内容是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②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先修课程。此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确嵌入式系统开发与一般计算机系统开发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从系统角度认识计算机应用的观念。此部分可设计一个嵌入式系统开发与相关知识点所在课程的知识关系图谱,便于学生对过往知识的查阅和归纳。(2)嵌入式系统开发:①系统开发的特点;②软硬件协同开发方法及步骤;③开发工具及环境。此部分主要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首先遵循一般计算机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标准,其次,重点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更注重软硬件系统的协同设计,在开发方法上与传统计算机系统有一定差异,掌握一种实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3)在大多数院校的计科专业中,学生对硬件的设计开发很难实现,因此在关于硬件知识的介绍方面,应更注重为学生提供硬件选择的一些方法或准则,便于硬件的选择。因此理论知识中硬件的知识包括:①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接口的特点;②常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以及优缺点和适用场合;③在实验实践环节中要使用的微处理器详解,熟悉实验、实战开发中使用的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4)嵌入式操作系统:①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②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适用场合;选择操作系统的原则和方法;③实验实践环节中要使用的操作系统详解。(5)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主要介绍嵌入式软件的特殊性能要求以及常用的开发工具及环境。

3.2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

嵌入式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的实验包罗万象,目前各个厂家提供的嵌入式实验平台上也提供了各种类别的实验,但课程课时内实验设计不可能把所有内容全部都做,实验实践的教学环节目的不是让学生把所有可以用嵌入式系统的控制的应用全部都实验一次,而是让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过程,从系统的角度组织软硬件协同完成对外部装置的控制。因此实验内容的组织划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验、功能实验、小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实现。如表1所示。3.2.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设计为12学时,主要涵盖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学习和基本接口练习。开发环境使用包括开发环境的搭建、软件程序的调试、模拟、仿真及下载,是后续实验的保障。基本接口实验让学生对嵌入式应用中基本的或常用的接口使用熟练掌握;中断是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处理被控制对象与微处理器信息交流的主要方法,也是嵌入式开发必备的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中断的处理,为更复杂的嵌入式应用奠定基础。基础实验包括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实验设了12个学时完成,使学生既能对所学知识有时间回顾总结,又能够熟练掌握嵌入式开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3.2.2功能性实验嵌入式应用太广泛,涉及的领域和具体的接口都有很大差异,在课程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所有可能的功能接口实验。功能性实验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不同,按照接口的功能设置了功能模块,见表2。根据一般嵌入式应用,功能实验分为四大类,其中通讯实验分为有线和无线通讯,在实验项目选择中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在整个功能实验中,设置了14个学时,学生至少选择两种功能实验内容,结合后续小型系统的开发设计,推荐学生三种组合选一。3.2.3小型系统的设计实现“小型系统的设计实现”实践内容采用命题选做和学生自己命题两种形式。学生根据之前的实验情况和兴趣选择一个小型应用。要求按照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完整步骤首先选择开发方法,进行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软硬件的设计选型,利用开发工具实现系统,结果测试、演示,最后写出完整的设计文档。3.3教学方法的思考在嵌入式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怎样从系统层面思考,首先讲透原理(基本原则、架构、特点等),然后强化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过程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系统能力得以培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进行设计和不断改革,还需要配合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系统观,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以及课内外结合式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1)问题式教学。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按照“问题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讨论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增加讨论环节,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具有前沿性和重要意义的论题,课堂上拿出部分时间,师生双方共同交流。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使学生巩固知识,但是只有讨论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获取探求新知的技能,不但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这样教育由传递性教学向研讨性和发现性转变。实践证明,只要组织恰当,课堂讨论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推演性教学。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介绍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大师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模拟知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创新过程。

4结语

嵌入式系统是涵盖学科知识,应用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系统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培养学生系统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该课程的内容设置要体现已学相关知识的连贯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要体现系统化方法,确立了“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同时提出要配合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把课程内容真正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能从系统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凯龙,周兴社,等.“嵌入式计算”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育与教学研究,2009:65-67.

[2]宋春林,刘富强,郭爱煌,“旨在提高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嵌入式系统实验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22(11):86-88.

[3]张锋辉,符茂胜,宗瑜,渐进式项目驱动法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借鉴德国经验[J].计算机教育,2013,21(11):48-50.

[4]王志英,周兴社,袁春风,等.计算机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和系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9(5):1-6.

作者:李爱军 南志红 肖宁 关丽芳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思路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901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电工技术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新经济导刊》 《水利建设与管理》 《今日中国论坛》 《解放军护理杂志》 《生理学报》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探秘》 《时代影视》 《文山学院学报》 《孔子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