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探讨 - 财政金融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探讨

时间:2017-02-12 08:55:19 来源:论文投稿

1学以致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搭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平台

志愿服务有助于创新高职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3]。重视学生实习、注重技能形成、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我院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广交会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学生主要分布在审图、英文校对、销售等工作岗位上实习。在“广交会”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良好职业道德,使学生养成守时、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商务实习掌握与商务英语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和商务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商务实践当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商务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工作认真负责,听从指挥,主动服务,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销售组的同学们以自己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流利的英语口语赢得了外宾的赞赏。学院将春运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服务春运,练岗位技能、强职业素养,近五年选拔15000多名大学生参加春运社会实践,连续四年被评为“广州地区春运工作先进单位”,赢得铁道部和省、市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聚焦学院春运志愿者,多次报道他们在春运岗位上忘我奋战的感人情景,《春运社会实践育人成果》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及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优秀成果特等奖[2]。轨道交通学院将完成机车、动车组前照灯和驾驶室、客室的光线感应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形成技术专利,同时走进对接单位,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宣讲轨道交通知识,宣传珠三角轨道交通大发展和我院招生就业的大好形势,通过项目使学生融入到科学技术学习中,拓展其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其科技学习热忱,为培养更多的热爱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人才打基础。机电学院的老师以机械类专业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为出发点,以白云区各街道、各中小学为科普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向社区和街道居民普及机械类专业知识,为居民提供处理突发性灾害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等,使科普走进群众、科普走进社区,学生贴近社会,社会锻炼学生,学生反馈社会。

2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议

2.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以及改革路径,实际上在2006年的16号文讲得很清楚,其中最关键的是两句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两句话成为各个高职院的一个指示路标或者口号不但探索出了一些基本的形式,更把它们落实到具体的育人环节之中。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比如说,生产性实习引进企业提供生产车间,让学生在车间实习,真正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真正全面实现生产性实习的基本要求;另一条途径,学校自身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很多学校的实训基地和车间都是非生产性的。非生产性和生产性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户和社会对你的检验,对你的允许和认可。而校内非生产性实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你做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没有具体的要求,是大打折扣的。所以,高职教育发展强调生产性实习和实训,原因就在这里。无论是引进生产性车间的实习,还是校内自身车间的实训,方式都往“生产性”靠拢,方向相当明确。顺着生产性实习这条主线,建立整个学生培养、学习、成长包括管理的综合的基地。“工学结合”该怎么做———把生产性的实习和学生的培养教育放到一个筐子、一个过程中去实践,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学习和工作完全融合到一块,达到双向融合。高等教育现在做得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体现努力去创新,通过不断培养学生小创造、小发明,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小创造和小发明这些抓手,推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创新奋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4]。

2.2建章立制、重在激励,培养广大师生对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

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台《社会服务绩效考核办法》《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四技服务”成果管理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教师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教师“四技服务”水平。重点是让教师联系企业、服务企业和进行技术研发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并且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建好课堂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利益平衡机制,把有发展愿望、有能力、有作为的老师都引导和鼓励到社会服务当中来。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为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

分批培训、加强指导,打造创新人才成长平台。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自身素质。组织专业教师参与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能力等省内外课程培训班,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素质。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科技能力培训,聘请校外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系列专利申报辅导讲座,对师生科技创新、申请专利进行全程跟踪式的指导。调动其申报专利和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使其掌握申报的流程及要点;不定期地就师生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召开有关方面的专题研讨会。校企共建双师工作室,推动校企协同发展,提升教师社会服务水平。校企协同组建成果推广与技术专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即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组成的双师工作室,通过有效整合科技与智力资源,校企双方通过合作研发新产品、开发专利等,形成互利双赢的大好局面,成为技术服务的窗口、科技创新的基地、成果转化的平台。校企联合申报省、市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省、市科技创新项目,以提高教师创新、研发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4拓宽社会服务内容,构建为社会服务的开放模式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高校与企业合作为社会服务和高校直接为社区服务等形式,具体内容包括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多方面,其双向性、丰富性、针对性和实体化等特征对加强我国当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高职院校应拓宽服务内容,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提供师资培训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内容。构建为社会服务的开放模式,通过专业对接产业为社会服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为社会服务[5],通过传播校园文化为社会服务等方式,满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3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做得好、标志性成果多的高职院校会成为佼佼者。因此,学院将依托花都示范园和合作学院,建设“四技服务与专利开发中心”、“广州轨道交通教育培训中心”、“成人学历提升中心”,打造国家“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产学研合作,完善制度措施和激励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进一步鼓励教师承担社会服务项目,推进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使我院社会服务能力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作者:段艳 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探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846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swot分析法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科学发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国造纸》 《四川地质学报》 《江西电力》 《中国心血管杂志》 《湖南包装》 《黄金时代》 《广东茶业》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