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学研背景下推行“专业导师制”的依据
(一)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专业导师制使一线专业导师担负教育教学重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导学、导能、导工、导业”关系,教师充当“师傅”并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激发求知欲、动机、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学研在通过学院内涵建设,将专业导师制纳入并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全过程,符合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需要。
(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改革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紧密的师生联系、切实的导师指导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专业导师制能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和创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质提升,获得广泛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
(三)产业转型与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工学研“专业导师制”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主动适应了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拓展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开启一条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功之路。
二、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实施的基础条件
(一)制定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围绕软件专业职业岗位,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融科研、社会生产于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强化软件专业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细分专业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包含的专项技能点,保证单项技能实训与岗位综合实训内容的连续性、衔接性与实用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工学研融合,搭建多层次实践平台
第一,利用专业教师教科研项目课题,充实到教学实践平台,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深厚的专业兴趣。第二,利用大学生创新项目课题、学生技能竞赛等项目,充实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侧重学生专业知识良性补充。第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工学研”融合技术服务平台,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化,最终达到校企双赢。通过各种实践平台的搭建,构建及健全校内外实践资源教学库。
三、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创新设计
(一)工学研“专业导师制”设计原则
工学研“专业导师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专业导师发挥以学生为本、一对一、师生双向互动、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作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环境,利于开展教学。专业导师制能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和创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质提升,获得广泛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
(二)组建专业导师团队
紧密的师生联系、切实的导师指导是工学研“专业导师制”的核心与关键。专业导师团队由一线的专业导师组成,担负教育教学重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导学、导能、导工、导业”关系,教师充当“师傅”并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激发求知欲、动机、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导师团队采用“1+1+1+1”形式构成,即校内专业班主任+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优秀学长。
四、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创新实践实施路径
近年来,我院农业物联网系根据专业实际需求,以工学研结合、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通过校方大力支持,以及校内教师、优秀学生的极力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创新实践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2+1”专业导师工作室(站)
“2+1”专业导师工作室(站)即专业班主任工作室、专业导师工作室和专业导师企业工作站。专业导师工作室(站)是专业导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双向互动、全方位指导交流的场所,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我院建立了软件专业班主任辅导工作室、专业导师工作室(软件开发综合设计工作室、数据库应用工作室、软件测试工作室、3G应用开发工作室)和行业企业专业导师企业工作站(江阴市华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鼎盟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华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提升专业导师工作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实践、工作、研究能力。
(二)明确专业导师阶段目标与任务
在高职教育各阶段,专业导师针对学生个性特征,为学生安排个性化的学习、实践、工作、研究任务,专业导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双向互动、交流。
(三)实施专业导师评价与信息反馈
学院成立“专业导师制”监督小组,及时跟踪专业导师资格认定、师生双向选择、导师培训、导师工作能力与成果评价情况。
五、工学研“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实施以来,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项目比赛,获省赛二等奖。参与省级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6项、院级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6项,参加全国计算机设计与软件竞赛并获奖100余人次,参与校级专业技能竞赛200余人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专业导师组建学生技术服务团队,指导专业学生参与技术开发、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近三年,指导专业学生参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项目”的研究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系统的开发;专业学生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2期,培训人员230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用户培训4期610人;参与13个地市、180余乡镇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平台部署与技术服务,培训900余人次。
六、结语
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内涵建设为契机,在“工学研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背景下,深入开展对专业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创新设计新思路,并融入工学研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途径。工学研“专业导师制”通过专业导师舵手的启蒙和教导,有效契合工中有研、研中有工、学中有研、研中有学贯穿于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了职业岗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践证明,工学研“专业导师制”创新设计与实践,承担了技术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培养重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适应了产业调整、行业动态变化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作者:毛林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