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 -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

时间:2017-02-11 15:25:25 来源:论文投稿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发展历史的产物,更多的和某一群体、团体的生产、生活相互联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赖的这种生产、生活由于地域、地理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域的不同,这些都构成旅吸引力的两个重要来源。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在此定义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凡能”意味着旅游资源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内容不断拓展的概念。“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是旅游客体的显著特征。客体作用于主体,这种吸引力作用于旅游者自身反映出来是旅游者的欲望,而旅游欲望的触动者源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生活由于远离旅游者常驻地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差异往往较大。对旅游者来说,异域文化、异域风情将会给旅游者带来较强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并和当地结合在一起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其所在的旅游目的地,两者一起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力的来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社会的发展推动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广泛,作为需求客体的旅游资源随着需求而不断发生改变,使得旅游资源这一包容性很广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随之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特定历史时代、特定地理地区的文化,时空背景增强了其吸引力,旅游者的需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转化为旅游资源。

2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转化的深层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旅游者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旅行经历也在不断丰富,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文化素质高的旅游者寻求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文化深度的旅游目的地,从文化旅游中寻求不同的个人体验,这种内在的文化需求驱使旅游者从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向文化型旅游目的地。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旅行社将其加入到旅游线路中,满足了旅游者的深层次文化需求,增强了旅游旅游者文化体验。旅游者个人素质的提升使旅游者的旅游偏爱有所转变,遗产的独特价值吸引了旅游者的注意力,在旅游者的需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文化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迅速进入旅游行业,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两个概念中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互融合的结合点是本真性所带来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空穴来凤,而是来自生产、来自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旅游资源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和外在表现就是吸引力,吸引力是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代代传承,使其能够再现当年的社会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独特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代传承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保持本真性。本真性具有时间上的传承性,也有空间上的附着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本真性越强,更能客观地反映当时当地的历史状况,时空差异的不同会给旅游者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因而其吸引力越强。从时间维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源头代代传承,并保证后人体验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源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致,时间不会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来面目使其构成了本真性概念的核心,使本真性成为一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石,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使得旅游者通过当代感受到的非物质文化追溯历史,时代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差异给旅游者带来极强的吸引力。从空间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土壤是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其传承、发展是和当地具体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旅游者要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必须深入当地,本真性能使旅游者能从当地的文化暂时脱离出来,进入到异地的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使旅游者体验异域空间、异域文化的功能,逐步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使其逐步转化为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转化是推动力和拉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需要对其价值进行肯定,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能够和旅游的文化性本质相统一,所以,政府管理人员想借助于旅游业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向旅游资源转化的推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转化的拉动力来自于旅游者的需求。

3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转化的路径

3.1特定时空背景下的静态展示

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性功能消失或发生改变,旅游者需要通过非物质文化的有形载体来静态欣赏或感受。借助于导游的语言讲述,旅游者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有大体的了解。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静态的方式展示给旅游者,是其转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形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过去生产或生活的产物,是和当时的时空背景结合在一块的。旅游景区或博物馆在静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并没有考虑周围环境气氛的营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现在的建筑中、用展示广告的形式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使旅游者设身处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没有为旅游者发现,导致其吸引力欠缺,对旅游者的拉动作用是不足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展示,不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赖的有形载体置于展台,而应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发展等各个不同阶段所在历史时期的不同时空背景,其静态展示的空间要营造当是的时空背景和社会现状,让旅游者在未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已进入当时社会的氛围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做好铺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周围的环境要协调,符合当时的历史场景。特定时空背景的营造增加了非物质文化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其文化艺术的感染力,使其转化为旅游资源的价值逐步增强。

3.2提升旅游体验的动态参与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这不仅催生了旅游者的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使得旅游者的出游频率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的多重功能和作用在休闲娱乐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为此,众多的旅游者热衷于此项活动,并成为忠实的旅游消费者。随着旅行经验的丰富,旅游者对旅游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旅游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多是旅游者的感觉器官都参与进来,视觉、触觉、味觉都要参与到旅游者的体验中来,静态性的观赏已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要求,旅游者的关注点从单纯的自然景观向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涵盖的氛围广泛,其中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既有静态的部分,也有动态的部分,既有满足旅游者基本生理需要的部分,也有满足旅游者高端文化需要的部分。通过查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出,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旅游者能够感知的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化展示形式。旅游者参与到的非遗物质文化展示形式中,调动了旅游者多种感觉器官,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3游客感知的立体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但另外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历史的悠久脱离了我们所在的现实场景。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单纯的通过导游员的讲解或者阅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史资料,旅游者很难想像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加之,导游员和旅游者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失真现象,旅游者很难感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下,仅仅通过口述的方式,旅游者只能感知一部分。旅游者要全面、真实的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要借助于文字、语言这两种形式,也可以采用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调动其旅游者的触觉、听觉、视觉,甚至一些非物质遗产可以调动旅游者的味觉。旅游者通过多器官的综合感知,才能知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以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才能变得系统化,并在脑海出现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形象,由原来的单一性逐步变得立体丰富起来。

3.4遗产的有形化

相对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形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的不利因素。无形性增加了受众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貌的难度,旅游者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才能理解非物质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复合价值。无形性特点以及对旅游者文化素养的要求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的转化,而要客服这两个不利因素的重要方式就是将旅游者很难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转化为有形,由单一转化为立体,由静态转化为动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无形向有形转化应该以旅游者容易感知为导向,将旅游者不容易感知的部分转化为能够眼睛可以看见、耳朵可以听见,双手可以触摸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样一个转化能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使其从潜在、无形的文化遗产转化为现实的、有形的旅游资源。

4结论

旅游者对文化体验的追求不断提升,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融入到旅游业中来,成为现实中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从定义中看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的转化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力量:推动力和拉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契合的文化属性是推动力,旅游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体验要求成为其拉动力。想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转化可以通过特定时空背景下的静态展示、提升旅游体验的动态参与、游客感知的立体化和促使其有形化等方式。

作者:时吉光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536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乘数效应 造船技术杂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出版经济》 《经济界》 《蚌埠党校学报》 《吉林水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断块油气田》 《中国数字医学》 《南方电视学刊》 《梧州学院学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