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影响
摘要:以贵州省瓮安县茶叶种植为例,分析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1茶叶种植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1茶叶种植农户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变量
1.1.1分析农药使用情况。极少数农户在使用农药中存在5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论防治指标见虫就施药,由此无形中加大了农药施用次数;二是未按农药使用说明正确配比浓度,导致农药量超标;三是农药随意混配,除了产生茶叶虫害的抗药性外,也增加了土壤、茶树内的农药残留;四是未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没有达到农药安全间隔期仍然采摘茶青进行销售或直接加工;五是乱使用各类化学除草剂。1.1.2分析化肥使用行为。在化肥使用方面,超过90%以上的农户使用复合肥、磷肥,很少使用微生物肥料;其次,采用单一的复合肥,导致土壤中氮量超标,进而对茶叶的质量造成影响;再次,由于肥料使用与采后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本文以农药的使用情况作为对象,来研究茶农总体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结果显示,安全控制行为执行得越好,也就越符合茶叶生产行为。除此之外,还受到茶农的期望薪酬、道德责任感,以及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
1.2分析茶叶种植户质量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第一,茶叶种植农户产业化组织参与情况。研究显示,超过8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组织。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有70%以上的农户充分肯定产业化组织,认为参与产业化组织后,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然而,少部分茶农对产业化组织表示不认同,不支持。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当地茶农的信息闭塞,茶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第二,茶叶种植户接受培训和学习情况。在茶叶知识培训与学习中,有90%以上茶农通过外出学习、本地培训的方式参与了活动。然而,这些茶农毕竟参加的是一些短期、不系统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学习。表明当前茶农在培训与学习方面的力度亟待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第三,茶叶种植农户获得茶叶基地认证的安全认知情况。当地13333.33hm2茶园约8000hm2的茶叶基地得到了无公害茶园基地认证,可以看出认证率仍然不够高。有机茶园基地的认证仅1333.33hm2,认证率更低。大部分农户表示了解过茶叶基地认证方面的知识,认为茶叶认证有意义的占50%左右,部分茶农认为茶叶基地认证没有实际意义,原因是生产的无公害、有机茶叶在市场上没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极个别农户甚至不了解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除此之外,部分茶农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也导致部分农户认为认证茶叶没有实际意义。
2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对策
2.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
2.1.1政府部门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体系,相关人员切实承担监管责任。正确引导企业建立质量档案、茶叶生产质量可追溯机制。在此基础上,要求生产人员严格按照生产流程操作。进入市场的茶叶产品必须送到有资质的质检部门检验,确保茶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2.1.2构建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茶叶种植人员的知识培训,整合现有的研究机构,以科技促进茶叶质量的提升;完善植保体系建设,针对本地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通过连续3以上年的定点观察及相关试验示范,准确判断本地茶树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正确指导当地茶农、茶企科学防治。2.1.3加大认证力度。引导茶农、茶企加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不断提高茶农、茶企的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2.2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1)企业要提高茶产品的质量意识,避免盲目扩大面积,以此来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抓好源头布局,引导农户转变理念,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茶叶品质。(2)严格落实茶叶生产资料登记制度,加强对茶产品重金属、残留农药的检测。一旦发现超标产品,要立即上报、及时查处,禁止向市场流放不合格产品。(3)鼓励成立科研中心,加大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案,带动茶农科学生产。
3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中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企业、政府2个方面提出了干预的具体措施。比如,提高茶产品质量意识,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加快人才的培养,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构建社会化服务保证体系等,以期在实际生产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磊,张帅,许颖芳.茶叶贸易中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法律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6(4)
2丁勇,张必桦,周坚.茶叶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的构建[J].广东茶业,2010(Z1)
作者:宋尔银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第二篇:茶叶种植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经济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茶叶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健康饮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茶叶的质量安全。而在当前的某些茶叶种植区域,由于农药残留、重金属及稀土元素超标,使得茶叶种植面临质量安全问题,给广大茶叶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就茶叶种植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茶叶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茶叶种植;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1茶叶种植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1农药残留物超标
农药残留物超标一直是困扰茶叶种植的一大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很多茶农因缺乏文化教育而导致缺少基本用药常识,在喷洒农药时基本都是根据自身种茶经验,适当估计用药,由于用药量的不合理造成农药残留物超标;其二,很多茶农不知道如何掌握农药的施用技巧和时机,在不适合用药的时机喷洒农药同样也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其三,很多茶农在农药施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只要认为用药量不足,防治效果欠佳,就会不断加大用药量,而且长期施用同种农药,久而久之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是农药残留超标[1]。除了以上几点,很多茶农在农药施用过后还未过安全间隔期,就采摘茶叶并上市,给人体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2重金属含量超标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均由茶叶根系所在的土壤提供,可想而知,如果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在吸收作用下,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必然超标。同时,农药喷洒也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此外,重金属还有可能来自于肥料,我国商品肥的重金属含量要比国际标准高的多,对茶叶种植影响比较大。有的茶园所处位置不当,比如茶园周围存在金属矿场、垃圾场或者化工厂等,这些企业的污水如果不经绿化处理就排放到周边河流中,一旦茶农引用受污染的河流水进行灌溉,势必导致茶树重金属含量超标,造成质量安全问题。此外,空气中存在的重金属物质在沉降作用下进入到灌溉水中,也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安全。
1.3稀土含量超标
稀土含量超标也是一大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一,土壤中本身就含量稀土元素,且含量超标;其二,农药喷洒时农药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会进入到土壤中被茶树吸收;其三,茶园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稀土元素经灌溉水被茶树吸收;其四,茶园中由于农药喷洒过量导致酸化现象严重,稀土元素由之前不可用状态转化为可用元素被茶树根部吸收。一旦稀土元素被人体所吸收,往往在骨骼、肝脏中聚集,导致排出困难。同时,稀土元素过量对幼儿智力生长发育影响比较大。如果人体长期吸收稀土元素,轻则损坏人体心肺,重则导致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解决茶叶种植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生态防控,倡导合理化用药
尽管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使用是解决茶叶农药残留的最佳途径,但就目前茶叶种植现状看,完全不用农药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通过加强生态防控来减少农药使用[2]。具体来说,就是当茶园出现病虫害时,能不用农药就尽量不用,通过采用各种农业技术,如合理采摘、修剪和耕作等方式;还可以采用各种生物农药,比如茶尺蠖病毒、Bt制剂及苦参碱等;也可以采用色板诱捕器或者杀虫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此外,可以同时采用生态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控制病虫危害。而化学农药的选择对农药残留的影响是很大的,应尽量选择茶叶种植所允许使用的农药,并且根据茶叶销售方向确定农药种类,同时还应确保所选择的农药具有低毒高效和残留期短的特点。在水溶性问题上,优先选择水溶性比较差的农药种类,因为水溶性高低能够在农药MRL中得以显现,往往对于水溶性低的农药,其MRL标准往往比较宽松。另外,应不断加大对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的研究力度,在提高农药喷施质量的同时降低喷洒人员的工作量,并通过延长采摘安全问隔期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农药残留量。
2.2加快建立生态化茶园,强化产地环境监控
为保证消费者能喝上质量安全的茶叶,就要加强产地环境监控,积极建立生态化茶园[3]。一方面,应做好产地环境监控工作,保证茶园周边不存在相关废水、废气违规排放的工业企业;保证茶园周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存在水土流失等问题;还要保证茶园土壤不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稀土元素超标等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土壤质量检测来完成,在土壤质量检测中还能有效把握土壤理化性状,进而可以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以改善土壤状况。另一方面,应致力于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土壤改良及茶树的培育,提高茶树的生长发育水平,通过植树造林强化茶园生态建设,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抵御病虫害侵扰。
2.3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管理
除了以上茶叶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措施外,相关茶园或者生产企业还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管控。首先,应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职部门对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最后的销售环节进行管控,并严格制定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同时完善相应的奖罚制度来提高专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其次,应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系统中记录下茶叶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这样即使茶叶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原因,并给予相关部门进行惩罚,责令限期整改。再者,还应建立完备的涉茶农药档案。严格管理和控制茶叶种植中所需要使用的农药,并严格依照国家的规定对农药从生产到销售使用全过程进行监控,以防盲目用药的情况发生。最后,相关部门还应做好茶叶质量安全宣传指导工作,严厉监督和打击盲目用药、非法添加等不法行为,在打击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为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程度提供又一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大奎.茶叶种植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J].大科技,2016(14):5.
[2]张家媛,伍彦霓,李素芳.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学种养,2016(8):36.
[3]韩文炎,鲁成银,刘新.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2):12-15.
作者:沈宗云 单位:云南省勐海县黎明农场管理委员会
第三篇: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重点论述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改革措施,并对师生翻转教学和加强案例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使学生科学正确认识出现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更好地为茶产业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措施
茶学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其研究领域涵盖了茶叶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包括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树天然产物利用、茶叶生物化学、茶叶质量安全、茶叶机械以及茶叶经济管理与文化等方面[1]。近年来,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消费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茶叶野种植要加工要冲泡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污染潜在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危,同时也导致茶叶出口屡屡受挫于其他国家的野技术壁垒冶和野绿色壁垒冶[2]。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作为茶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为学生全面科学理解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及掌握其检验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茶叶消费者科学正确认知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及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正确了解茶叶质量与安全的基础知识及茶叶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掌握茶叶在野种植要加工要冲泡冶过程中的污染物来源及其控制对策,科学认识媒体有关茶叶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另外,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与茶叶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同时对茶叶质量与安全的信息管理及应用有所了解。
2课程安排及教材选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该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此时开课有助于学生科学认识茶叶质量与安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赵杰文和陈全胜编著的叶茶叶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及分析方法曳主要侧重于茶叶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与方法,茶叶质量安全事件案例、茶叶中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控制对策等方面的内容较少[2]。故在选择此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搜索和整理以完善教学资料,并辅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编的叶茶叶质量安全与HACCP曳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编著的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院茶叶卷曳作为参考[3-4]。
3教学改革措施
3.1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教材和辅助教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搜集与课程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根据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与视频来学习相关知识。师生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3.2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教学情况,根据选定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突发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相关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系统。
3.3考核方法改革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必须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然后结合考核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的茶学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加大改革考核力度,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渊50%冤、实践考核渊30%冤以及平时成绩渊20%冤,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4探索师生翻转教学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内容涉及面较广,除利用仪器设备进行茶叶中污染物的检验技术内容,还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各个专题,如茶叶在野种植要加工要冲泡冶过程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茶叶在野种植要加工要冲泡冶过程中铅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茶叶在野种植要加工要冲泡冶过程中稀土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等,其中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又可细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除虫菊酯类农药、新烟碱类农药等。为了避免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枯燥乏味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课堂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令学生成立学习小组,3人一组,每组指定1个专题,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集体备课,并推选1人进行课堂讲解。课堂时间一分为二,第一小节交给学生,由他们阐述搜集到的文字及视听资料,第二小节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并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5]。3.5加强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将理论的知识点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如野绿色和平组织茶叶农药残留事件冶野红茶柠檬黄、日落黄和胭脂红事件冶野输欧茶叶高氯酸盐事件冶野香精茶事件冶等茶叶质量安全事件,选取代表性强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以2016年年初曝光的野输欧茶叶高氯酸盐事件冶为例,高氯酸盐为茶叶中的新型污染物,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理化性质、污染来源、预防措施,并对照相关的资料和标准了解其通过饮茶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叶乃兴.茶学研究法[M].北京院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赵杰文,陈全胜.茶叶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及分析方法[M].北京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茶叶质量安全与HACCP[M].北京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院茶叶卷[M].北京院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岳希举,游新侠,魏龙.叶食品安全导论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6渊16冤院68-69.
[6]朱建华,钟瑞敏.叶食品安全学曳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渊6冤院206-207.
[7]杜德红.叶食品安全学曳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食品安全导刊,2015渊34冤院72-73.
[8]李丽杰.食品质量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渊3冤院131-133.
作者:尹鹏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
相关专题:新农村 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