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德讲堂与《品德与生活》课堂核心概念的界定
1.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时下比较接地气的一个核心词,它是2009年发端于江苏常州,2011年开始全国推广,2012—2014年为国人普遍认可,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内容为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国民教育大课堂”。
2.《品德与生活》课堂:未来版《品德与生活》是为广泛适应西北地区的德育需要,于2002年通过教育部编写审查,2004年开始推广使用的小学德育主教材。它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开放性的德育活动为课堂载体,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需要的综合型课程。所以,由该课程衍生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不能仅仅界定为教室小课堂,还包括校园和社会生活大课堂。
二、道德讲堂与《品德与生活》课堂的不同
二者的容量略微不同。纵向比较,前者比后者有深度,但横向比较,无论宽度还是跨度,《品德与生活》课堂都比道德讲堂略胜一筹。
三、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探究意义
1.从“道德讲堂”和“《品德与生活》课堂”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二者都是新生事物,处于探究、成长阶段,查阅资料发现相关的专门研究很少,尤其是道德讲堂,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研究专著,也没有一部专业的整合了道德讲堂内容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参考,这就意味着该课题有需要迫切研究、开发的时空价值。
2.道德讲堂的出现,对及时挽救及填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自然人空虚的精神和缺失的道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需要,更是当下国民的迫切需求。如果将道德讲堂内容整合进《品德与生活》课堂,被优化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会更厚重地承载起以培养会生活、会做人的儿童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把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作为核心的德育任务。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德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从小在这样的注入了双重德育精髓的课堂里学习生活,学习做人,将来成长为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的“好人”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与之相关的该课题如果得以及时研发,将对全社会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3.尽管道德讲堂和《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容量略微不同,但二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些类同足以激励我们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使其产生重要的学科和德育价值。首先,二者育人的目的性是相通的。不管是道德讲堂也好,《品德与生活》课堂也罢,其都为育人而衍生,都是以教给自然人学习做人的道理为基点,都是以引导人向有德行的方向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育人的目的性是相通的。其次,二者育人的核心内容是相雷同的。综合其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虽然前者的内容更加生活化一点,后者的内容更加宽泛一点,但其核心内容是相雷同的,尤其如规范、友善、礼仪、诚信等教育都是二者追求的德育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育人的核心内容是相雷同的。另外,二者德育的途径是相类同的。虽然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德育形式为主要模式,《品德与生活》课堂通过开放性的多种德育活动为课堂载体,而后者的“多种德育活动”不乏前者的形式,而且我们在《品德与生活》小课堂也常常用到让学生“讲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夸夸班里的好榜样”“我们向模范看起”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除此,二者还有许多类同的德育的途径。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课堂完全有能力承载起道德讲堂的内容,使其既有宽度又有深度地发挥其德育价值,从而相得益彰地完成育人的目标。所以,假如该课题研发使用得好,这对学校德育,对酒泉教育,对甘肃教研都将是很客观的精神瑰宝。
四、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探究过程
围绕“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整合道德讲堂内容”(即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技巧和方法)、“整合了道德讲堂内容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什么样”、“优化后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产生了什么德育实效”三项内容我们完成了以下目标:
1.初期:课题组成员以《品德与生活》德育大纲和目标为依据,静心研究了道德讲堂内容,找到了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技巧和方法。
2.中期:课题组成员以优化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为主要依据,以开放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主体,不断实践优化了《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实效性。
3.后期:课题组成员将初期和中期的研究所得凝炼成了有价值的论文和结题报告,并将研究所得小范围推广开来,已经为同事们所共享了。
五、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创新探究法:具体特色及可操作性是
1.教室小课堂和社会生活大课堂相结合法。以往对《品德与生活》课堂的研究都拘泥于教室小课堂,我们则就地取材,不仅让学生走进教室小课堂进行了课堂互动,还让学生投身到校园和社会生活大课堂进行了课堂拓展,这些综合的课堂都有效承载并践行了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德育任务。
2.案例分析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法。课题组成员不但把道德讲堂内容整合进了《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加以分析,还多次投放到开放的《品德与生活》课堂进行了不断实践。课题组成员所执教的学校都有个体市场这一最能考验道德水准的大背景,我们选准这一特殊资源,于是就地取材,把道德讲堂内容整合于《品德与生活》课堂,一次次走入个体市场这个社会生活大课堂,在具体的情景课堂中现场授课,甚至“亲子”互动,实现了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德育价值。
3.生活实践和理论凝炼相结合法。课题组成员不但把学生和课堂投放到生活中加以实践,还将实践所得和精髓凝炼到理论的高度,多次指导并优化了《品德与生活》课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也优化了课堂效果,QQ视频、网络访谈、电话询问、甚至飞信、微信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六、整合道德讲堂内容,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实践效果: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从空间的微观和宏观,时间的短期和长期出现了以下效果
1.整合道德讲堂内容后,优化了以教室小课堂为主的《品德与生活》课堂,达到了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德育效果,也积累了对学校德育、酒泉教育、甘肃教研都很客观的精神瑰宝。
2.特定假设:整合道德讲堂内容后,优化了以社会生活大课堂为主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促进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也凝聚了开拓和谐社会,最终提升国民素质的综合正能量。随着酒泉人对彩虹桥批发市场的认可,市场对面的酒泉市南关小学是个体经营户家庭子女成长的摇篮,随着进城务工和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不断转入我校,个体市场这个社会生活大课堂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也给这项课题的研究加大了难度和宽度,极富有挑战性和可持续研究性,这又是这项课题任重而道远的最强创新点。
作者:杨铁花 单位:酒泉市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