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群众文化生活的辅导方面,要求相应的事业单位将辅导对象的文化需求作为基础,通过各类媒体的应用,辅以有效的引导方式和辅助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求美、求知和求乐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要求,不仅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并且还能促进更高文化需求的实现。为促进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首先应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辅导的主体和客体,找准辅导者的角色。要求辅导者具有足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在主观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辅导者认清楚辅导对象与自身的真正关系。辅导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需通过自身的作用、生活经验以及通过辅者给出的要求、观念和知识信息,以及思维方式等进行重组和筛选,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辅导者应基于辅导对象的领悟水平、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等进行辅导工作,明确二者之间为相互激励、相互依存和相互转换的关系。其次,辅导中传播媒介的选取,用根据辅导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然后确立辅导的主要内容。由于辅导对象的年龄层次和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为此,辅导内容的确定为辅导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并且明确辅导的层次要求,找出最容易被辅导对象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并选出最为适合的传播媒介,应用合适的听觉和视觉工具,促进辅导内容的传播。最后,应注重效果的反馈,若是缺乏对辅导效果分析,将会导致辅导效果的差异。通常,外在的表演水平,能够通过短期的辅导得到提升,但对于审美修养、艺术创作、文化素养和艺术加工等,则需要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实现。为此,辅导者既要注重短期立竿见影效果的实现,并且还需注重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促进群众文化整体素养的提高,并且根据相应的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提升文化管理的效果促进文化活动的时效性
群众文化管理,指的是文化管理者为促进相应的群众文化工作、设施、事业机构和文化活动可实现高效、合理的运行,进而所采取的控制和管辖活动。为实现群众文化的创新,需突破传统的思路和框架,充分调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相应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宏观的管理和重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规律作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通过解放思想和科学的管理,应用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监督等管理功能的应用,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促进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首先应结合行政方法的应用,对整体的结构实施调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国的群众文化生活基本为供给型和自娱型,与计划经济的特征相一致。市场经济实施之后,我国的群众文化逐步的转向供给文化、自娱文化和市场文化。在不断的文化结构转变下,要求政府需通过规章制度、命令、决定和决议等相应的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将原有的所有制结构打破,找出与群众文化和我国国情相符的发展规律,并且还需与群众路线的新型所有制相符,进而促进集体、全民、个体和社会共同创造群众文化的新局面。其次,可通过经济的方式,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调整。通过与群众文化相联系的部门,如工商管理部门、财政部门、银行和税务部门等,结合工资资金、利润成本、价格调节、经济罚款和税收监督等经济手段,对文化消费者与文化生产者,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发挥,促进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共赢。最后,还可应用业务管理的方法。
二、促进群众文化的硬件建设
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定律同样适用。若是在文化建设中,缺乏设备的支撑和资金的支持,将会制约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此,群众文化应注重设备和资金物质基础的应用。
(一)促进资金的多元化筹集以满足基本的群众文化需求。群众文化建设为公益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大多数的资金源于政府的拨款,少部分源于企业和公益赞助。就我们有第一侨乡美誉的江门五邑,海外华侨支持赞助的乡镇群众文化室(楼)、文体活动场所就星罗棋布,台山市多年来的群众文化艺术节均为华侨的大力支持赞助。但是,总体而言,其资金在投入群众文化建设,仍为杯水车薪,以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不适应。为促进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的筹集,在政府拨款的基础上,需对群众文化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重点宣传,并将其工作的成效呈现出来。进而让政府意识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硬实力的存在需将文化软实力作为辅助,并且当处于某种特殊的条件下时,其作用甚至高于经济。基于此,提高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度,进而给其更多的拨款。在争取企业的援助方面,应促进文化和企业之间的联合。文化馆需结合去群众文化的宣传,突出区域文化和地方特色,致力于打造能够走出省和国家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为企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投资,实现文化馆和企业之间的双赢。在公益宣传方面,应争取更多的社会援助。通过慈善演出、书画义卖,以及和群众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形成帮扶结对等方式,促进自身对社会的影响,进而争取更多的社会帮助。
(二)完善设备促进基础设施支撑作用。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包括应开展群众文化所需的系统、建筑、组织和机构等。基本的设施为群众文化机构能够得以开展和生存的基础,为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础。从群众文化建设机构的角度而言,好的文化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事业机构在群众心中的满意度和知名度的提升。从群众中的角度而言,较好的文化基础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从地区管理的角度出发,较好的文化基础实施,能够反馈出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对促进整体文化建设程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设施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应注重其于城镇化的配合,提升其系统性。城镇化建设是文化、经济、政治、生态等相关联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应注重其整体的发展,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应纳入到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建的人口变化、交通变化和文化活动等趋势,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其次,应注重和地方特色的结合,促使其在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发展基础上,对当地的文明程度和文化风貌进行反映,突出其文化艺术特征。如,建筑的设计应注重地方特色、传承性和历史时代特征,突出其地方风格和地域风情,并与大众审美相符。第三,应注重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性,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群众文化管理机构在管理和辅导方面的快捷和方便,以不断满足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最后,应注重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新发展,促使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其设施设备的建设中,应打破传统,通过电子游戏、电子教育等方式,增加群众文化的吸引力,进而展开教育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人们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必须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但群众文化事业是一项需要集合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需要通过政府、集体、个人的合力共同建设的工程。只有同时抓好硬件软件建设,群众文化事业才能有质的飞跃,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蔡朝阳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