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互联网视域下推进大学生审美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审美教育空间的内在要求,应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让大学生发现美;要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借助网络媒介,让大学生感受美;要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大学生理解美。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4-0115-03
[作者简介]文进荣(1974-),女,广西灌阳人,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广西南宁530023)
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他们利用网络增加知识、提高能力、拓宽视野,但他们也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这与他们的网络素养密不可分。审美教育对大学生成才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网络已经普及并深入影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今天,学校很有必要借助网络媒介,在全面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的同时,大力推进审美教育,给审美教育带去新的活力。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教育面临的困境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把大学生审美教育带进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个新环境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主体、客体和介体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大学生审美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一方面,面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合与分裂,大学生越来越难以辨认美与丑,甚至混淆美丑的界限。另一方面,在快速变换的信息流中,大学生越来越难以真切、深刻、全面地感受美,他们的感觉被短暂的碎片式的美吸引,不断感受体验短暂的美,而在那些恒久、崇高的美面前却无动于衷,学生已难以真切、深刻、全面地感受一切美的形象。另外,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双向互构中,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美也在这一过程中变化着,而对美的理解、对美的阐释、对美的追求也在网民狂欢式的解构中变得与以往不同,大学生不仅越来越难以理解美的产生和美的结构,也难以理解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不仅难以理解美的本质,也难以理解美的价值。虽然他们在艺术之美、现实之美、网络之美等不同的美中得到惊喜,却难以全面体悟它们,这一切都使大学生审美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陷入了困境。
二、互联网视域下推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在网络虚拟世界的体现,包括认知层面、技术层面和文化意识层面,即包括对网络媒介的“认知、操作和利用能力”,以及“网络信息解读批判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伦理道德和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发展的创新意识等”。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观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内在需要。审美教育以现实的个人为教育对象,渗透着感性、体验与想象、对话、创新性表达、和谐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审美教育激发人的感官活力,提升人的感性能力,促进人对形式美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基本结构、基本技术、基本功能、基本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审美教育注重体验、想象、对话,激发人体验不同事物的兴趣,提高人的想象力和沟通对话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在网络媒介体验中逐步提高网络操作能力和网络利用能力。另外,审美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以熏陶而非灌输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人格和文化批判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遵守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规范,进而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
2.审美教育是拓展审美教育空间的内在要求。互联网的出现及普遍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生活空间——虚拟世界,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新空间,是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投射,与现实世界一样既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在互联网时代,把审美教育局限于现实世界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是有局限的,必须在把握基于现实世界的审美教育的同时,拓展审美教育空间。良好的网络素养能唤起社会责任感,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形成正确利用网络的习惯。一方面,一个人有良好的网络素养表明其对网络有着较为理性、全面的认识,能正确认识到网络及网络信息的重要作用,能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美丑善恶。网络时代的审美教育本身就不能离开网络,离开了良好的网络素养,就很难有效开展审美教育。另一方面,一个人有良好的网络素养表明其熟练掌握相关网络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服务他人和服务自我,有了良好的网络素养作保障,大学生能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发现美、体验美、传播美,进而有利于审美教育。另外,良好的网络素养还意味着对网络文化持理性态度、有良好的网络道德、遵守网络规范,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主动获取审美体验,进而使审美教育空间得以拓展。
三、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审美教育途径分析
1.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让大学生发现美。首先,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美。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美的事物和美的场景,也衍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学校应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为契机,引导大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在理性认知网络虚拟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知网络虚拟世界的美。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虚拟世界,进一步认知现实生活中的美,并引导他们把现实生活之美与网络虚拟世界之美进行比较分析,使他们对美有更深入、更全面、更理性的认知。其次,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各种生产技术、市场手段和传媒文化通过商品与符号,大规模地进入、改造和建构人们的感官、日常生活环境及其生存体验”,使得“审美化产品的生产、推销与消费”成为可能,而“我们也就最终进入了一个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让人炫目的审美世界中”①。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审美世界”,既有大众化的“审美化产品”,也有小众的“审美化产品”;既有主流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化产品”,也有边缘的、默默无闻的“审美化产品”;既有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美,也有隐藏于网络世界的美,而在网络时代,这一切几乎都被纳入了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因而,学校必须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专门培训、网络技术技能大赛、校园社团主题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和相关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使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发现网络世界之美的能力。最后,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让大学生发现网络承载的美。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量美的事物和美的场景在海量信息中或隐或显,而大学生又很容易为一些不良信息所迷惑,因而,必须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通过知识竞赛、网上实践操作、网络体验、知识讲座、主题演讲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网络思想道德、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审美意识,进而让大学生发现网络承载的美,推进审美教育的发展。
2.以校园文化为引领,让大学生感受美。首先,以校园文化为引领,让大学生感受校园之美。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形成,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深刻地体现着美的意蕴,是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网络时代下推进审美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尤其要依托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建筑,使校园文化得以彰显。一方面,要塑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不仅要有流觞曲水,还要有亭台楼榭,不仅要种植绿树,还要种植花草,构建花园式校园,使学校处处有风景。另一方面,要科学布局校园建筑,不仅要使单独的建筑具有美感,校园建筑群也要有整体美感,使人工之美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的校园环境能吸引大学生从室内走出来,从网络中走出来,能有效消解网络世界带来的疯狂、冷漠、自私、龌龊与封闭,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将因此获得更大的成功。其次,以校园文化为引领,让大学生感受生活之美。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感受生活之美的起点。和谐的校园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借助微博、QQ等网络渠道,促进不同高校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以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竞赛和社团等为纽带,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的校园生活充满活力和情趣。最后,以校园文化为引领,让大学生感受人生之美。虽然审美“不能是很久的态度”,但“如同经常进入神的世界使精神不断得到洗涤净化而有益于人生一样,审美亦如此,它在你一生中的反复来去,就极大地丰富了你的现实人生”。②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的引领,美就无法在人的一生中“反复来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其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核,形成开放的姿态,具有宽容的品质,让大学生在多元化和创新性表达中感受到人生之美。
3.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大学生理解美。首先,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大学生理解艺术之美。一方面,要借助博客、微博、主题网站等网络媒介,让艺术之美呈现于网络,让大学生对艺术之美有直观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和相关信息技术,把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制作成电子书,发布在校园信息平台上,以便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艺术经典,领略艺术经典之美,理解艺术之美。另外,还要发挥校园信息平台的互动功能,以校园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为中心,带动大家参与艺术经典和艺术之美的对话。其次,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大学生理解现实之美。“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领域存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中”③,而“美学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放在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来考察”④,因而,在让大学生理解艺术之美的同时,还应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他们理解现实之美。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以班级、社团为单位,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寻找现实之美,并将相关记录传播到校园信息平台,为更多的大学生理解现实之美创造条件。也可以由学生自发组织团队,自筹经费或企业赞助或学校资金支持,走进现实生活捕捉美的事物和美的场景,加深对现实之美的理解。最后,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大学生理解网络之美。网络条件下推进审美教育绕不开网络之美,即网络形式美、网络内容美、网络技术美等。理解网络之美建立在发现网络之美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大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让更多的学生进入校园信息平台,为理解网络之美建立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信息平台的互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网络美的对话和体验中,增加对网络之美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欧阳九根.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
[2]蔡春.当美育观念的转变与策略选择[J].中国德育,2014(2).
[3]熊艳.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5).
[4]黄发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文进荣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