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对象
以2011级、2010级临床医学系本科专业A班的同学为研究对象,他们已系统学习了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以及部分《内科学》课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随机分六个实验小组,10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在实施PBL教学法之前,向学生介绍PBL的定义和方法,让学生对其有深入的认识。
2研究方法
2.1实验方案
采用“陈述问题—建立问题结构—搜集信息—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2.2PBL教案的编制
PBL教学成败的关键就是编写合格的教案,《内科学》中呼吸系统疾病,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气道疾病、呼吸危重症、支气管肺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整理出本部分理论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据此精心编制符合教学目标的典型案例。其中呼吸危重症和支气管肺癌选取两个病例,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各选取一个病例进行问题设计,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比较复杂、有学科交叉、需要相互协作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基本涵盖了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所涉及的知识结构。以肺癌病例为例:患者,男,65岁,刺激性咳嗽伴痰血2周。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下肺少许哮鸣音;胸部X片:右肺门块阴影。有三十年吸烟史。问题: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需要和那些疾病鉴别?需要补充那些病史?需要做那些辅助检查?最后确诊肺癌后,再因势利导地提出分期和治疗的问题和肺癌的最新治疗问题。
2.3PBL实施步骤
(1)开课前先进行PBL培训,介绍PBL教学法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方法、考评方式,并简单介绍各组导师。(2)分组和角色分配,每组指定一名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各小组分配角色,确定各自职责。(3)第一次小组讨论,提供案例,进行脑力激荡,提出学习目标。(4)根据问题结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合理分工,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源寻找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精读和整理,写出初步分析报告。(5)第二次小组讨论,每个人做限时主题发言,全组讨论,相互提问及应答。教师在讨论中应发挥tutor的作用,适时引导学生,把握讨论的节奏与方向,同时启发学生思维。(6)解决问题,各小组做15min的PPT,指定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对解决问题过程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及总结,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架构。
2.4结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报告情况打分,小组各成员之间及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增加评分的客观性,最后计算出的成绩占内科学理论课总成绩5%。同时同学们也对PBL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实施过程、指导教师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认真填写PBL教学反馈表。调查结果显示:91%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较为新颖,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法;88%的同学认为将具体临床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可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85%的同学认为通过PBL教学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大多数同学们均认为此教学法对提高文献查阅及资料整理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大帮助。而这些能力均有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后者是作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在行医生涯中一辈子都要坚持的。
3讨论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教学介质,教学方法新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理解、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在资料整理、汇报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会高于在课堂上通过LBL教学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1]。PBL教学可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传统课堂上由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师生及生生交流非常有限,但在PBL的课堂上,同学可以畅所欲言,相互讨论、相互质疑、共同进步;同时通过模拟教学查房等环节,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2]。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临床医生所必需的,缜密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自身素质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PBL教学法首先提供问题情境,让同学充分自主思考,在之后解决问题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在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对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3]。最后的汇报则是团队协作成果的集中表现,大家一起努力,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尽可能完美地呈现,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当然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意愿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老师反复强调重点,反而可能降低其学习的成效;如教师不加以充分关注,有些学生在教学中只局限于自己所分配的任务,不愿参与讨论,出现某些同学过度积极,其他同学“打酱油”的现象;PBL教学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如果全部章节全部采用这种方法,学时数肯定不够;最后PBL只能就某一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与拓展,但缺乏传统教学的系统性,因此建议呼吸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模式应合理的综合应用。
作者:李伟 周继红 刘超 陈余清 单位: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