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等性和职业性在高职教育中属于最基本的两种属性。高等性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和中等教育毕业生的比较中,需要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次差异;职业性主要指教育和产业需求之间进行高度精确的对接。职业性和高等性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更好地走向未来,保持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需要。文章站在科学角度上,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和规格的提升,实现教师队伍水平的全面提升,培育大学文化与精神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和谐、统一开展了相应的思考,并且对当前的高职院校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高等性;职业性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必备的两种属性,同时也是其根本属性。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建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并总结出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即过度职业化忽视了高等性特性,进而使得人们重新思考了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合理性。如何在凸显出教学特色的同时保证高等性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文化内涵的提升,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
一、高职人文教育的彰显———职业性
职业性表示了高职教育首先要对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进行体现。教育追求的目标设定为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理念以及实践等方面对职业特色和方向进行凸显,并显著表现出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生活的对应关系和互动。职业性在高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和普通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个性的彰显以及生命力的体现。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对社会发展进行了满足,它是一种新类型的高等教育。文章中所指的职业教育是狭义的职业教育,也就是学校职业教育,是通过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学生迎接未来的就业做出充分准备。关于职业教育的内涵,不同的人给出的界定表述形式是不同的。杜威认为,职业就是为了帮助从事职业的工作者做出准备的教育;在斯内登的观点中,认为凡是为生活做出准备的教育都可以被称为是职业教育;其他学者也对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相应的描述,这里就不列举更多了。这些界定都是在广义上开展的,但都对职业性特点进行了呼应。并且,不管是在职业教育的内涵性质还是目的意义上,都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手段和实现方式进行了表述。
二、高职人文教育的价值引导———高等性
高等性是高职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在高职人文教育中是重要的精神前提,高职人文教育承担着养成和教化育人的功能,实现了对具有人文情怀以及伦理人性的塑造和培养,具有促使职业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统一价值。目前,高职人文教育在高等性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在高职类型和人文教育构建中,过分强调职业性,导致了人文教育职业化的严重倾向,导致高职人文教育中对职业化、行业化过于强调。对于高等性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应然和实然的分裂就本质来看,人文教育是要对社会中的全部成员开展人化教育,目的是为了对人的内在品质进行培养,使得人们对具备这些品质的高度自觉性。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实用性和技术性过于突出的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精神培养,避免出现实用性、专业化和技能化的过度重视,引发人们在精神上的单调。在人们精神价值的引导作用下,促使学生学会对自然产生关心,并关注人类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将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对人类具有真正意义的事业之中。但是,我国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目标定位过于功利性导致高职人才培养中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升出现了忽视。当前我国的高职人文教育逐渐变成了技术性教育,对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以及技能的训练更加重视。人文内涵单纯地定位在了职业性中,造成学理指向的缺失,限制在实然内。2.成人与谋事的分离高职教育的专业方向性十分明确,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是教育中关注的重点。我国的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将主要的精力全部都放在怎样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上,将学生培养成为可以满足将来所处岗位的需求,对职业人的技能和知识过度重视。多数职业教育者从职业教育对人将来谋生的重要性上实现了认识,并没有将其上升至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高度,使得长时间以来人们对高职人文教育中的人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缺乏对人与职业之间内在联系的科学性理解,造成了成人与谋事的内在统一的分离,忽略了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对高职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进而对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正确培养目标产生了影响,因此造成了高职院校文化建构的缺失和职业办学的创新动力的不足。
三、融合高职人文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化高职教育属于新型教育类型,人才的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定位基础。对此,高职教育要想实现内涵发展,就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与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但要求培养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保证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不断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需要对市场经济下不断出现的行业发展和岗位群体变动情况进行结合,以培养出职业和知识综合能力扎实强大的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工作工程导向作用,以职业标准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作为课程的着手点,实现岗位和岗位群体、职业需要等关键能力融合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建设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满足,将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技能综合素质等就业岗位需求实行连接;深化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化教学方法并不断对教学手段实施有效改革,促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无断裂新连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高职教育要在课程教学和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实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学生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质疑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养成在交流过程中具有清晰思路和流畅语言,对自身的观点进行准确表达;除了以上两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组织管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对有效信息实现获取,同他人真诚相处,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的培养,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与素养,最终将两者的融合结果贯穿在完整人才培养过程内。重视课程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教师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通过职业教育教化学生的心灵,保障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2.配备良好的师资力量依据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问题的关键点,解决该问题的手段有三种:一是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机制,开展积极的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以专职教师和双师教师能力培养作为重点目标,将专兼职教师建设作为建设重点,完善教师管理方法,引进多样化的教师管理办法和制度,培养和引进具备企业从业实践经验的专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三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建立吸引、培养、稳定等一系列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机制。3.培养大学文化和精神将文化作为职业引领,树立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机制,高职院校在掌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力营造或构建可以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体现学校职业特点的大学精神。树立相应的校训和教学理念,严格按照教学理念来开展职业教学。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使其将来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校园建设和规划工作,如校园风貌、教室文化氛围营造、建设实训基地等,尤其是强化教学设施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标准对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并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融入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工作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情感。
参考文献:
[1]金雁.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1-75.
[2]柴勤芳.对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5):95-97.
[3]金雁.职业性与高等性:高职人文教育开展的两个向度[J].现代教育管理,2011(7):89-91.
作者:罗芳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