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而民间游戏正是幼儿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因此,将幼儿教育扩展到幼儿生活中,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能让幼儿愉快地自由游戏,轻松愉快地生活。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生活;民间游戏课程
开发利用民间游戏是走进幼儿生活的一条有效途径,让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课程,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内心情感,使得教育更具生命力。
一、立足幼儿,确立民间游戏课程目标
在“生活教育”的理念下,我园教师不断明晰民间游戏课程目标,充分考虑幼儿的感知、体验,使得民间游戏更适合幼儿,让幼儿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的目标,制定民间游戏目标如下:
二、立足发展,开发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与筛选。发动教师、家长及民间人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剔除有时代和地方局限性、不符合时代精神和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对入选的民间游戏进行筛选与整理,赋予积极的教育意义。
2.民间游戏整理结果。整理民间游戏遵循以下原则:本土化原则、适龄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最终形成了以下民间游戏:
3.民间游戏的创编。(1)民间游戏中童谣的创编。如游戏“炒毛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毛豆,炒好毛豆翻跟头。”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对儿歌进行了创编,如将“炒黄豆”儿歌,改为“炒、炒、炒绿(红、扁、黑、黄)豆,炒好绿(红、扁、黑、黄)豆翻跟头”。从而拉近了民间游戏与幼儿生活的距离,真正体验到民间游戏的乐趣。(2)民间游戏玩法的创新。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原来的玩法是“小鸡”被捉到后就被罚下场,然后被关在“鸡笼”里等待游戏结束,失去了游戏的机会。改变游戏规则后,场上的“小鸡”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罚下场的“小鸡”,他就可以重新上场游戏,为伙伴创造了多次游戏的机会。(3)民间游戏材料的改变。一是创新游戏材料的用途,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块小石子,即可当棋子,也可当小米,还可当投掷器。二是游戏材料的替代。如“投壶”游戏以前是箭和壶,现在变成篮筐、盒子、塑料瓶、纸球、筷子、小棒等。
三、立足生活,设计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途径
1.民间游戏与蓝本课程的互补。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对蓝本课程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我园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把民间游戏融入蓝本课程中,从游戏的季节特点、玩法和主题目标相匹配的程度来考虑,如在夏天,就做“荷花荷花几月开”、“风车”等游戏;二是直接替代蓝本课程中的活动,如锻炼幼儿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的活动时,直接用民间游戏“踩高跷”、“踩梅花桩”、“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替代。
2.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首先是环境的渗透,如在草坪中建有植物迷宫可供幼儿玩“捉迷藏”、“猫捉老鼠”等。其次,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一般选择体育类的民间游戏,如跳房子、踩高跷、跳皮筋、斗鸡等。在益智区投放“挑花线”、“七巧板”;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滚铁环”、“打陀螺”;在美工区增加剪纸、编织等材料;单独游戏有挑小棒、转铜板、飞机等;合作游戏有挑花线、点点戳戳、东南西北等。民间游戏以不同的方式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这些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构成了幼儿的完整生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李炳珍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