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文化生活方面
1.生活习俗的差异。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的许多围绕“吃”的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与其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因此在翻译时就需意译。比如我们说的“吃闲饭”(leadanidlelife)、“吃香”(beverypopular)、“吃不消”(morethanonecanstand)等。
2.历史典故的差异。历史典故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汉语典故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致命弱点),Pandora’sbox(潘多拉魔盒,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二)语言交际方面
1.词汇文化差异。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是明显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种语言中除一部分核心词汇外,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谓文化内涵词(culturally-loadedwords)。如表示颜色的词语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休戚相关,在人们心目中有特定的含义。比如红色(red)一词:在西方,红色被认为是危险或不幸的象征,像redalert(空袭)紧急警报,red-handed双手沾满血腥的,beredwithanger因发怒而涨红脸,getoutofthered不再亏空;而在中国文化里红色却代表喜事,如“红包”、“大红喜事”等。在西方,白色(white)代表纯洁、幸运,如awhiteday吉日,white-headed得宠的,daysmarkedwithawhitestone幸福的日子,white-handed清白的、老实的;而在中国文化里白色传统上与丧事有关,是孝服的颜色。因此,教师不能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要把词汇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注重英汉不同文化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词汇差异以及在语言方面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词汇的内涵,以排除本族文化的干扰,不断纠正自己在词汇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和错误。
2.思维方式差异。不同民族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决定着不同民族语言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记英语单词就不同于记汉字,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要根据读音规则来拼读。同样,阅读英语文章需要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假若文章是有关生活的题材,读者就要了解西方生活、风俗习惯等,并以西方人的思维定势来欣赏这篇文章,这远远比用本民族的观念和思维定势阅读要更有价值。让我们再放眼于其他中西文化差异的例子吧。中国人的姓名,从古至今,姓居第一,名排其后,姓氏是一个家族的代表,可见姓在一个人的名字中所占地位之重;西方人的名字则是名在前姓在后,强调个体的个性特征。汉语中,我们表述时间习惯于用年—月—日,提到地点是先大后小,省—市—县—乡—村—组,这种形式一目了然,个体归属于集体;西方人则不然,他们习惯于使用日—月—年,以及门牌—街道—街区—城市—国家,可见个体位于一切之首。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我们会发现整篇文章没有段落与标点符号,自成一体,要理解其意义,必须得通读全文;英语文学则强调理解语篇的细节,名词有单复数之分,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形容词、副词有分级现象。在艺术作品中,对这两种文化亦可窥其一斑。西方国家的绘画作品讲究唯美,讲究运用透视法,以物体结构为基础,追求细节———点、线、面、色,展示他们生活中真实的一面;而中国山水画讲究画中物体的大体轮廓,中国画师倾向于用大框架来勾勒人物风景。中西饮食习惯也各有其特点:中国人习惯欢聚一堂,同桌共餐;而西方人则喜欢享受分餐制所带来的惬意。
二、教学中解决文化差异障碍的对策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克服汉语文化的优越感。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会出现民族中心主义心态,有汉语文化胜人一筹的感觉,认为英美的异族文化“不合理”“有欠缺”,甚至于无法接受。学生若产生了这种心态,会对英美的文化意识产生排他性,培养英语思维就无从谈起。因此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定的体系,一定的规则,一定的价值标准,不能片面地根据本民族文化去认同或批判他族文化,要克服汉语所带来的文化优越感,在认同和接受中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和文化意识。
2.克服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在中国生活,作为思想工具的语言和表达的语言均为汉语。学生用英语交流思想时,很多情况下需借助汉语,通过心译,再转化为英语,或者外语与本族语混合交替使用,这是学生刚学外语时的两种基本情况,而且主要倾向于前一种。故在学习过程中受本族语的负迁移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习惯性排他心理。由于受本族语的负迁移影响,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受到很大阻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利用各方面条件创设良好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达到用外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最佳效果。本族语对外语学习负迁移作用的克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3.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是由有关的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种种因素构成的,是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感受语言的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包含两方面的功能:表达时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理解时游刃有余,随感而发,驾轻就熟。获得英语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段,按语感顺势扩展语感所形成的语序,在英语思维惯式的推动下进行表情达意。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结合真实的情景在实践中反复操练。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来教学,教师本身也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创设并改善小范围的外语学习环境,用英语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器官感受和运用语言,时刻意识到他们是在学外语,不断地利用外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英美文化意识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很多,可是最有用的我认为是通过体验,即通过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参加英语角、英语周、英语竞赛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学校的英语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如JEFCBookIILesson21涉及问路和指路,这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场景。
作者:陈雪芬 单位:广东梅州巿联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