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要问题及传统控制方式
在炼焦过程中,影响集气管压力稳定的因素很多,如:加煤、开关高压氨水、启闭上升管水封盖等操作,会造成压力大幅波动。另外,荒煤气产气量也会随结焦时间变化而变化。对于焦炉生产而言,集气管压力越稳定越好,设定值依炉型不同通常为80Pa~160Pa,属于微压控制,因此,集气管压力的稳定一直是焦炉工艺控制的难点。柳钢焦化厂四炼焦系统为JN-43型焦炉,集气管共分四段,并联结构,各段集气管均设有人工翻板和调节阀。支管在一侧汇总,经初冷器后与鼓风机串联,管道分布不平衡,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耦合作用明显。四焦集气管压力一直采用单回路PID控制。鼓冷调节包括:初冷器前吸力控制,煤气风机回流控制,三个控制回路相互独立,却相互影响。常规PID依据被控参数的偏差大小实施控制,不能预测其变化趋势,存在“滞后”。且集气管组间,及与初冷器前吸力控制系统之间各自为政,相互耦合。传统控制方式,不仅难以克服集气管压力波动,甚至还会加剧波动,导致压力控制系统进入失效或过敏状态,造成焦炉冒烟冒火。
2集气管压力智能控制策略
由于被控对象是一个相互耦合,具有很强时变性和非线性的不确定过程,难以通过数理分析,获得精确数学模型。因此,引入模糊控制、专家解耦以及前馈控制,以优化集气管压力的控制。
2.1复合式模糊控制
通过分析,将集气管压力偏差值E及其变化率EC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将集气管压力调节阀的阀位控制增量∆U作为输出变量,构建Mamdani型二维模糊控制器。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变量,相当于PID中的比例和微分环节,能提高系统阻尼性能,减少响应过度超调,但缺少积分环节,使得系统的稳态性能较差。因此,控制系统采用F-PI的复合控制器进行调节。根据专家经验,当测量偏差大于设定阈值时,选择模糊控制;小于阈值时,进入PI细调,使稳态值渐渐逼近设定值。既获得模糊控制的动态响应,又发挥PI控制器消除余差的优点。根据集气管压力偏差、偏差变化率以及调节阀输出增量,均选定7个模糊子集,分别为{NB,NM,NS,Z0,PS,PN,PB},即{负大,负中,负小,负零,正零,正小,正中,正大},E/EC={-6,-5,-4,-3,-2,-1,0,1,2,3,4,5,6},表示压力偏差及其变化率在正反方向上大小的程度。用∆U={-7,-6,-5,-4,-3,-2,-1,0,1,2,3,4,5,6,7},分别表示调节阀的阀位增减量大小。所有模糊子集均选取三角形隶属函数,描绘分布图,建立隶属函数表达式。通过归纳操作经验,得到四焦集气管压力控制的23条模糊控制规则,使用模糊条件语言(if…then…)表达如下。若偏差E是负大或负中且变化率EC为负大或负中或负小,则开度增量为负大;(ifE=(NBorNM)andEC=(NBorNMorNS)then∆U=NB)……把所得控制规则都填入表中,即得该系统完整的模糊控制规则表。在建立规则表,获得变量大致输出结果后,采用面积重心法,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可方便地离线计算获得模糊控制查询表。通过解模糊得出具体的精确值,再通过比例因子进行缩放,获得调节阀的实际执行信号。整个判断、查询、推理过程,采用PLC的梯形图来完成。
2.2前馈补偿控制
在集气管压力系统中,各段压力受初冷器前吸力影响很大。因此,引入初冷器前吸力,作为集气管压力控制的前馈补偿。将前馈与反馈控制结合起来,利用前馈控制克服主要干扰,反馈控制克服其余干扰及前馈补偿不完全的部分。以初冷器吸力P(k)大小进行分段补偿,分为3档。①P(k)≥2.1kPa时,前馈补偿系数G=0.5;①1.5≤P(k)≤2.1kPa时,G=1.0;③P(k-1)≤1.5kPa时,G=1.8。并将该系数在集气管压力控制反模糊化后,与模糊输出量相乘,进行相应补偿。
2.3专家解耦控制
集气管压力系统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系统,炉间并联,存在负耦合,焦炉与鼓风机串联,存在正耦合。运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专家知识,设计专家控制器对系统的一些特殊工况进行解耦。
2.3.1集气管间解耦
在焦炉生产过程中,炉间存在很大耦合作用,常出现一座焦炉集气管压力过高,而其他焦炉压力过低的情况。当1#集气管压力高于2#时,1#的煤气不但流向总管,同时还流向2#集气管,使1#管压力下降,2#管压力上升,两管压力趋于平衡,这是系统的自平衡能力,也是其耦合所在。若仅对单管分开实施控制,必然在耦合作用下产生超调,加剧系统的波动。解决方案就是对单个焦炉集气管,在原控制器计算控制增量后,再构造一修正系数进行叠加,实现补偿解耦,使得各分管控制器输出增量及修正后的控制量分别为:(1))()1()('kukukuiii∆+−=(2)其中,Pi为控制修正系数,f(Ei,ECi)为第i号管特殊符号函数(i=1、2、3、4),∆ui为原分管控制器输出增量。设ei,eci为第i号集气管压力的精确误差及误差变化率,则Ei,ECi为模糊化后误差及变化率。Pi,f(Ei,ECi)由如下规则给出:定义1if(Ei≥2andECi≥3)or(Ei≥4andECi≥0)thenTi=1;定义2if(Ei≤2andECi≤0)thenRi=1;①if(T1=1andR1≠1andT2≠1andT3≠1andT4≠1)thenf(E1,EC1)=1,P1=1.2②if(T2=1andR2≠1andT1≠1andT3≠1andT4≠1)thenf(E2,EC2)=1,P2=1.2③if(T3=1andR3≠1andT1≠1andT2≠1andT4≠1)thenf(E3,EC3)=1,P3=1.2④if(T4=1andR4≠1andT1≠1andT2≠1andT3≠1)thenf(E4,EC4)=1,P4=1.2⑤if(T1≠1andT2≠1andT3≠1andT4≠1)thenf(Ei,ECi)=1,Pi=1.0这种方法在原单管控制输出基础上,增加补偿解耦系数。通过快速恢复自身压力,减小单管异常突变引起的组间不平衡。使控制输出不仅以单管工况的模糊控制算法为基础,而且考虑了组内快速负耦合的影响,减小了压力波动。
2.3.2集气管与初冷器吸力间解耦
除了焦炉组间耦合外,集气管压力系统中,还存在集气管压力与初冷器吸力之间的正耦合作用。若初冷器前吸力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各焦炉集气管压力同时产生振荡。其特征是:各集气管压力同方向波动,但初冷器前吸力调节却出现反向变化,进一步加剧各集气管压力的同向波动。此时,通过将初冷器前吸力调节与各集气管压力值相关联来消除耦合。算法如下:PV=(P1+P2+P3+P4)/4(3)SV=(SV1+SV2+SV3+SV4)/4(4)其中,PV和SV为1#、2#炉四段集气管压力的测量平均值和设定平均值,P1~P4和SV1~SV4分别为1#、2#炉四段集气管压力测量和设定的实际值。if((PV-SV)≥45PaandP5≤1.8kPa)thenMV=MV+5%其中,P5为初冷器前煤气总管吸力,MV为初冷器前煤气总管吸力调节阀输出阀位。当各段集气管压力测量的平均值PV与设定的平均值SV之差,大于45Pa,而初冷器吸力小于1.8kPa时,则初冷器前吸力调节阀在原来输出阀位基础上叠加5%,作为输出。当各座焦炉集气管压力较长时间存在同一方向变化偏差时,通过主动调节初冷器前吸力克服耦合作用。
3结论
利用经典PID控制结合模糊控制,并引入前馈和专家解耦后,实现了柳钢焦化厂四焦集气管压力的自动调节。实际投用效果要比单回路PID控制好很多,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各段压力值90%以上时间稳定在设定值±20Pa范围内,满足工艺控制要求。每年可减少煤气损失2%~3%,为企业降低大量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作者:骆长平 李朝光 单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