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新理念(3篇) - 历史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新理念(3篇)

时间:2017-02-10 05:44:13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活化作探析,阐述精读找疑、任务协作、活问拓展等教学方法运用对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促进作用。围绕教学方法丰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引导其在互动运用中感知体验,有助于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发展。探讨教学方法活化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和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基础,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法;互动;策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与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

一、运用精读素材找出疑问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借鉴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素材中查找有效信息,便于他们产生疑问。比如在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围绕“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及国际背景”阅读课本,带着问题查找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利用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材料,让学生知道尤其是清朝的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通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事件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军民的反抗情况。学生带着“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的中国为什么却被打败?”“《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从历史教材中探寻答案。初中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一定的导学方案,围绕课程知识要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等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有整体理解。选择富有情趣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从趣闻轶事的阅读中发现更多的学习乐趣。多鼓励学生朗读、默读、角色扮演等,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笔记形式找出学习难点,引导他们有效探讨这些难点并加以理解消化。

二、任务协作破解难题法,增强互动与丰富体验

为学生组建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小组,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有效破解难题,将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创设可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在群体合作过程中相互讨论学习,能有效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情境与趣味[1]。任务协作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线,突出合作探讨。比如在《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口号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与同桌从“洋务运动的概述”中找出运动实施的时间、做法、目的等,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19世纪60~90年代,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围绕“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改革思想?”“透过‘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你能读出什么?”“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有哪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厄运,但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很大,为什么?”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探讨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过程、结局及其影响的过程中全面深化理解掌握知识。笔者还要求学生以穿越时空的办法采访曾国藩、李鸿章、奕䜣等人,活化历史。任务协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明确学习思考的方向和目标,帮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有效深化感知。教师设计的历史导学任务应该突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机会。多鼓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组间辩论等,让他们在交流中产生学习动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总结追问反思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温故而知新。运用总结反思法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学习过程,使得他们的认知思维更加丰富,认知视野更加宽阔。总结能培养学生有效的归纳概括能力,反思使得学生有不断修正的时间和空间[2]。总结反思能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多彩。比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真相的基础上,总结日本的蓄意用心以及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到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分析其必然性。学生在总结中能够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影响,得出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曲”的结论。通过总结使学生在历史事件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洞察出其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帮助他们在反复研读中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引导总结反思应结合课程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拓展。关注学生的不同表达,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学习理解过程,让过程更加具体、认知更加全面。如前所言,历史不仅需要读,更需要学生带着激情和疑问去深思感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发现历史的精彩,更能够拓宽他们的认知思维,促进其知识技能生成。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使历史教学更有吸引力和良好效果。

作者:潘子明 单位: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摘要: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历史课堂,也能够真正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研究

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进而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科学、灵活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能够懂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发挥历史人物榜样作用,加强德育

发挥榜样的力量也是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杰出人物。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正面人物,为学生生动、具体地讲解其突出贡献,并给予一些积极点评,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优秀的一面。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讲解完榜样人物的基础贡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内容思考,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将榜样力量融入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用榜样作用不断激励、完善自己。

二、通过讲解实施来增强德育效果

新课程理念强调,初中历史应以唯物历史观作为教学指导,并积极向学生传授以创新改革和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精神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主要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对所属国家一种积极认可、行为与态度,其中也包含了对祖国同胞的认可,并积极的传承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对国家的成就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而在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设计和组织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为学生讲解生动、具体的史实来渗透爱国主义德育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受到一定启发。通过为学生生动讲解史实,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振兴中华的决心,通过发扬先烈的优秀品质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德育

恰当、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将历史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可以不断增强德育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生动再现某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其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史实,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通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责任感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讲解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日黄海大战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爱国将领邓世昌与全体船员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事迹,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四、通过讨论法来渗透德育

由于历史教学大多都为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或是频繁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分清是非,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针对人物的功绩与过失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优点,同时也要摒弃其人物的缺点。总之,历史教材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而怎样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要求,开展德育活动也是当前广大历史教师应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挖掘和钻研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峰.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8):144-145.

[2]丁瑞甫.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J].成才之路,2013(22):12-13.

作者:周守宝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摘要:历史学习不仅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强调事件背诵,对于历史事件的剖析不深入,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均存在滞后性。因此新课程下,应注重历史教学改革,树立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新理念

新课改目标下,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还应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针对目前初中阶段历史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串联,使学生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还应注重多样性。

1深入理解教材,提倡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教材的编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因此要对历史教材进行调整。传统教材的编写过于死板,忽视知识体系之间的串联,对历史知识的解析不深刻,初中阶段中考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目标,但纵观多年中考,在历史中拿到高分的学生其历史知识运用是否优秀,还使得思考。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材的编排不甚合理,要改变这一问题,就要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对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当然,针对中学教学,还应该增加创新性,综合分析历史教材,对历史理论进行剖析和记忆的同时,开展系列历史活动,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个人理解和正确理解。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历史事件讲解加快了课堂节奏,学生为了成绩不得不紧跟这一节奏,其结果就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学习兴趣低下,对历史缺乏综合性的理解。教师要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融合到一起,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且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便于对教学进行正确的调整。

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在各个学科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这是由于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事件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历史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人们喜欢历史并愿意分享历史事件。但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并且在内容上往往注重总结,大量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头疼。为适应新课程的需求,需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摒弃教师一味讲解的方式,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丰富教学内容。历史理论通过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播放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对于现代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代社会网络技术比较发达,虽然有中考的压力,但历史教学也不应强调单一的方向。而是注重多向培养,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树立正确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学生应用网络来了解历史、并分析历史事件。初中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挑选合理的资料,以便于教学资料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3有效运用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下,教学理念的改革是根本。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教学新理念应致力于学习历史、应用历史。可以采取互动协作理念和情境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改变传统的、单向的教学方式,加大课堂交流、探讨力度,并为沟通互动创设和谐的环境。通过问题预设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互动教学理念目前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这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未来我们应针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促进情境教学理念的形成。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初中生的兴致得以激发。在学习兴趣培养上,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并发挥其自身的应道作用。历史教学的引导不应是刻意的,而应该是自然的,以便于学生的接受。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普及历史知识,尤其是学生用于分析历史事件的理论。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当时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环境及当时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历史知识,并且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体会到十分实用的历史道理。

4探究式教学方法推广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的主要倡导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直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历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学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并使其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对学生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初中而言,间接感受与学习活动均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对于教学具有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大力推广探究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究体验,就是将历史事件拿出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力、发生原因进行探讨,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条条框框。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将历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找到正确的事件节点,通过停顿和问题提问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借鉴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历史的直观性相比,教学也必须具有直观性、易懂性特征,以满足现代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

5总结

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看出历史对于现实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重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多样性及对现实指导意义的发挥。基于此,初中教师应对其校内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培养其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毅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2).

[2]刘静.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20).

作者:盛建萍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新理念(3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935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swot分析优势 温州商会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抗生素杂志》 《环境保护科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浙江创伤外科》 《中国药品标准》 《中国核电》 《记者观察》 《职教与经济研究》 《健康》 《铀矿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