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指标体系;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摘要: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还没有形成一套明确的指标体系,从而导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在建设、规划以及指导方面都缺少相应的依据。因此,构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成为了当前较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研究,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优惠政策、农产品价格对比等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笔者结合建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相应的理论依据对其进行了解释,并且提出了用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两种措施对未来农业信息进行预测。以科学的方式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的措施,解决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所谓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农业领域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指引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出新型智能化工具,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决定着国家整体层面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改变。所以,建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衡量农业信息化取得的成绩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科学预测未来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的目的以及理论依据
1.1建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的目的
首先,建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可以对农业信息化运行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将各个时期农业信息化构成的要素提取出来进行单独的动态纵向比较,可以对比出当前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判断农业信息基础设备建设状况。通过横向对比各项构成要素,可以判断他们是否平衡发展,是否与建设计划相匹配。纵向对比各个地区农业信息化综合测度指标,可以发现区域之间的差距;而通过自身的纵向比较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可以判断该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1]。其次,可以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测度数据的分析,根据数据的连续性走势来判断和预测农业信息化各构成要素今后的发展方向,能够准确识别出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进而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避开不利因素的影响,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制定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可以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借助测度指标体系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测度,科学定位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层次,然后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
1.2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测量农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测量信息能力。构建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主要依据对农业信息化内涵的理解以及信息传播理论,在相关农业政策、服务以及人才等环境作用下,牢牢坚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起点,借助信息服务媒介以及信息技术,到达农业信息用户,进而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产生出对应的效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了出版农业书刊以及搭建农业信息网站等,涉及到的媒介包括了电视、广告以及互联网等,用户信息应用主要是信息经过开发、整理加工后到达应用层面,并产生特定效果的过程。效果包括农业经济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现。然而,目前正在使用的信息体系存在数据采集方面的漏洞,造成了农业信息化测量中对相关数据的搜集比较困难[2]。
2构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指标时,应当保证其符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特点,将指标的含义规定清楚。要根据测度目标,参考系统理论,抓住核心指标,形成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以及有序性的指标体系,保证指标体系能够真实体现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要以信息化六要素以及《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参考依据,结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建立指标体系。在选择测度指标时,应当确保指标是易于理解、学术界公认以及实际中最常用的指标,同时要参考统计资料以及统计年鉴,充分开发已有的资料和数据,降低使用者的理解难度,减少收集、整理信息数据的难度。其次,要坚持简明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信息化具有构成复杂、内容多样化以及涉及面大的特点,测度指标的作用就是解释、说明测度对象的农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全面设计指标,合理选择数据,才能全面反映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实施科学的定量分析。然而,全面性并非要求将指标设计得过于细化,如果指标体系过于细化,过于复杂,将会提升计算以及解释的难度,影响指标体系的实际操作性。所以,设计指标时,必须兼顾全面性以及简明性,合理取舍,既要全面体现农业信息化,同时要舍弃效果不明显的指标,简化指标体系。另外,要坚持开放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特点。农业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含义,所以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保持对应的规范以及统一,一方面要与国家信息化水平相接轨;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农业信息水平未来的预测问题;另外还必须能够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对比。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制定出的农业信息化指标必须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要保证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应当允许选择一定的替代空间,确保将各地农业信息化的真实发展状况准确反映出来,进而引导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制定测度指标体系时,应当考虑到指标方法、内容的纵横向可行性,保证指标体系可以在对不同对象以及不同时期进行对比时体现出一定的差别。
3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解释
3.1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当前,针对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进展较慢,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现行的农业统计体系还有待完善,如果盲目使用信息化测度的常规手段和国家信息化测评体系对农业信息化进行测度,在获取相关数据时就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影响测度工作的开展[3]。基于此,文章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是以对农业化信息内涵的理解为基础,根据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相关理论及原则,充分考虑实际数据获取难易程度以及测度的复杂程度,最终将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为21个指标,6个大类,见表1。
3.2农业信息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的解释
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运行的主要内容就是农业信息资源,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了开发以及利用农业信息化资源。从形式上看,农业信息资源包括了图形信息资源、文字信息资源以及视听信息资源。从这些角度选取指标,能够将与农业有关的数字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以及模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全面反映出来。数字信息资源指的是储存在光盘、磁盘上的数字化信息以及网络中所储存的信息,测度指标为农业网络信息数据库总量以及百万人涉农万展数量。文献信息资源指的是农业出版物之类的以纸质作为信息储存载体的资源,其衡量指标为农业出版物数量。视听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了电话、广播以及电视等多种信息传输形式,选择人均通话次数以及农经类电视节目的播出频率作为衡量指标[4]。2)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信息化的神经系统,同时也是农业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这里,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的信息网络。衡量传统网络建设情况的指标为电视机以及电话的普及率,衡量现代信息网络建设情况的主要指标为计算机的普及率以及长途光缆覆盖率。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生产领域,推动农业持续、长远的发展,这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农业信息化发展依靠农业信息技术,测度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信息化测度的关键内容。从理论层面上看,指标体系充分体现出农业化进程中的各种新内容以及新概念,例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系统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等方面的指标。但是实际上,这些先进的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普及率较低,搜集数据的难度较大,所以测度可操作性大打折扣。为了能够降低测度难度,笔者选取容易获得的数据作为测度指标,比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村地区互联网用户比例、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等。4)农业信息产业。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也会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上有所体现,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间接反映出农民对信息服务接受的情况。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是将来这两者也必定会成为农业信息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以在衡量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时,选择的指标为农村GDP中信息咨询服务业产值以及网上农产品交易额所占的比例。另外,邮电通讯业也归属于信息产业,所以也选择人均邮电业务量作为衡量指标。5)农业信息化人才与农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当前,农业信息化人才包括了农村信息员、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所以选择农业信息化人才的比例以及覆盖率作为衡量指标。农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包括了有关政策、政府行为以及农民行为等。目前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政策以及法律较少,所以仅以政府行为以及农民行为作为衡量指标。在政府方面,选择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以及农业信息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在农业GDP中所占比例作为指标,衡量在农业信息化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在农民行为方面,采用信息指数以及劳动力文化程度作为指标。其中信息指数是指农民个人消费中教育文化娱乐用品、通讯以及交通等各项服务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
4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的措施
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上,综合评分分析法是主要使用的方法。但是综合评分分析法需要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数的权重进行赋权,这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降低了权数的科学性。所以,笔者主要介绍两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一种是横向比较法,适合于对比不同地区在同一时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能够找到信息化水平不同的原因;另一种是纵向比较法,适合于对比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信息化水平差距,同时可以对未来的信息化发展进行预测。横向比较法:对不同的地区选择n个分指标,为了方便对比要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量纲不同的指标转变为能够直接进行对比的数据。借助对各个地区的n个指标进行数据对比,得出不同地区主成分评价结果。纵向比较法:首先,要计算出n个分指标的权重系数,将基年各指标对应值的指数设定为100,通过不同年份相同指标与基年指标相除,得出年度不同实际指标值的指数,不同指标的指数与权重相乘,将所有指标指数相加再除以项数,就得到了信息化指数。假设信息指数为A,则A=∑W(Xi/S),i=1,2,…,n。式中:S为基数,W为权重,Xi为指标实际数值[5]。
5结语
建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有助于衡量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真实水平,在制订各项衡量指标时,必须坚持简明性、科学性、全面性等原则,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数据采集的实际难度,这样才能确保制订出的测度指标能够发挥作用。
作者:陈安茹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