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时间:2017-02-08 10:41:47 来源:论文投稿

一、我国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现状与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衔接中等职业教育属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范畴,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文化知识补充再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和提升,相较于中职毕业生而言,高职学生在知识面上应当更宽;在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的要求上也更为严格。而目前中职与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并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中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易走极端。一些院校以就业为其直接培养目标,因而注重学生基本会计技能的教育,忽略理论知识的提高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不仅影响着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那部分中职生,而对于另一部分希望升入高职进一步学习的中职生来说显然也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院校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在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花费大量的课时在考试课程的学习上,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而在提高会计专业技能非常关键的实习实训上却关注甚少。这使中职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大大降低。这种不区分生源、极端的培养模式与高职阶段如出一辙,可见,高职并未将中职视为自己发展的基础,而中职也未发挥自己的阶段性、基础性的职业教育的作用,这两个层次在培养目标上的断层成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又一大表征。(二)课程内容标准不统一由于目前中、高职院校是独立自主制定课程标准,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课程内容标准。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在中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内容占据了大部分,包括了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内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开设较少,有部分院校甚至不开设此类课程,致使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极为欠缺。而高职阶段要求文化课程要占一定的比重,因此,在进入高职后,有相当大一部分中职生在学习时非常吃力,自学能力也较差,严重挫伤了学习积极性致使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一刀切”,不论是升入高职的中职生,还是普高生,均适用同一教学计划。而这两类生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对具有不同基础和起点的教学对象实施同一教学计划,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中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上衔接不当。当前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上不一致,教材的宽度、广度、难度、贯通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造成中职与高职之间的知识难以有效衔接。(三)会计技能课程倒挂中职学校发展较早,其会计专业建设也较为完善,开设的会计专业技能课程,无论是从师资、实训设备还是管理等方面相较近几年才得以发展的高职,都有一定的优势基础。而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严重缺乏。因而,出现了高职与中职会计技能课程的“倒挂”现象。

二、成因分析

(一)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目前,中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受制于传统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念。我国自古就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思想之下中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仍旧采用学科式课程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内容为辅来编排课程。这种“三段式”(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一味地追求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方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得课程内容在相互衔接中的重复不可避免。(二)各中、高职学校之间沟通不畅目前,各中高职院校独立发展,各自为政,不仅中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而且中职院校与其对口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也没有进行切磋和协商,造成两个层次之间的培养目标“断层”。(三)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时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素质差异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时忽视了与中职教育的衔接,仅以专业基础为零的普通高中生源为起点开发课程,而没有考虑到已经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生源。不区分生源而进行课程设置是造成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构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一)确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在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衔接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具体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其一,要加强中高职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中高职两个层次间的培养目标该如何有序承接?这是中职与高职院校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因而中职与高职应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就各自的教学与管理进行协商、切磋,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充分了解对方教学情况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培养方案,以制定出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二,应以市场需求定位培养目标,以“能力递进”最终确立培养目标。针对目前人才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现实,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要通过市场分析重新定位其培养目标。目前,中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中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基础性工作,因此,其培养目标中要侧重于会计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高职生的就业岗位较为广泛,涉及工业、经贸、服务业、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岗位群包括了出纳、一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等,其培养目标要以此为标准,侧重于培养会计核算、电算化、税务、财务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要按照“能力递进”的基本原则确定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认真研究并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专长与复合的关系,实现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有机统一。(二)构建会计专业“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在课程结构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具有的培养对象多样性、培养方向差异性及突出实践性等特点,应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平台”指职业基础平台课,由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组成,其目的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的需求;“模块”指可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专业课程群,主要包括按专业知识体系内容分解成的区分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群、职业技能课模块群、选修课模块四部分。例如,若想升学,可在修完必修的职业技术课模块群和职业技能课模块群后选择区分模块进行强化,若要就业可直接选择职业技术课模块群和职业技能课模块群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实行“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可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但在此过程中要合理制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之间比例,不能轻理论而重实践,更不能轻实践而重理论,虽然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但必须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依托,否则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三)依据不同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1.在整合中高职课程内容过程中,应以其培养目标为依据。中职培养初级会计人才,而高职培养中级会计人才,因此,高职课程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更进一步。换言之,中职课程的终点即为高职课程的起点。例如,中职院校一般都要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而高职院校目前也要开设这两门课程,但显然这两个层次的课程内容侧重点是不同的。中职着重于基本会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也就是实操性,而高职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运用及会计职业能力判断的训练。但终点是在哪里结束,起点应从哪里承接才能既避免内容的重复又不会导致知识点的断裂,这一问题既是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大量教育界人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从而建立起标准、规范的中高职课程内容体系。2.大力推进会计专业教材建设针对目前中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内容不衔接、质量良莠不齐及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现状,应加强对中高职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中职与高职教材应统筹规划,合理衔接,避免内容重复,体现连续性。(四)教学计划区分不同生源高职院校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普高生和中职生。前者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专业技能为零;后者专业技能掌握较好,但文化基础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对这两类学生实行分开教学,并结合不同的知识结构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在进入高职的第一学年,普高生方面,可适当多开设专业基础课,减少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对于中职生,则应该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文化基础课课时。通过第一学年的分开教学,使两者在知识层面上达到相近水平后,可在接下来的两个学年里实行统一教学。通过区分不同生源有差别的设置教学计划,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乐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156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全国生猪价格

相关论文

材料导报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1 12:13:59
相关学术期刊
《重庆与世界》 《中国发展》 《华东电力》 《中国马铃薯》 《宇航计测技术》 《健康人》 《中国光学》 《中国人造板》 《上海翻译》 《大豆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