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诌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诌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17-02-08 02:53:07 来源:论文投稿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在校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思想特征因受到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因此,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对如何更好地将其教育成为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思想方面。在思想方面,呈现出意识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主体意识增强的特点。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发展世界化及我国社会经济模式多样化、收入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大学生价值取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体人生价值观正被部分大学生接受,他们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陶醉在个人世界中,淡漠了个体责任意识、相互协作意识、集体意识。

2.道德品质方面。在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观念多样化,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一致。随着全球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单一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西方道德观念的强烈冲击,形成多元道德观念并存的局面。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是受多元化道德观念冲击最大的群体。多数大学生既遵从传统道德,又认可部分西方道德观念和规范,尽管两者可能有相互驳斥的方面。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双重的价值评判标准,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道德要求存在二重性,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较高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评判别人,而以个人主义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

3.心理素质方面。在心理素质方面,层次性明显,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自幼成长在家长和老师营造的“温室”里,对亲人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心理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弱。在这一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受来自社会、家人、同事等多方的压力。故此,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出心理问题多发、心理矛盾多、压力大等特点。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1.国外文化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冲击。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开放性是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它可以跨越国界,将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各类信息迅速传播,大家共享资源。在校大学生对外来新鲜事物有着巨大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接受能力,互联网在使大学生便利地获取国外大量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也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文化理念,这些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来说并不完全适用,显得过于超前或是与目前国情相左。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并未完全具有辨识好坏是非的能力,一般都是囫囵吞枣全部接受,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巨大冲击。

2.大学生意识失范和道德缺失。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的形成在客观上可以为大学生接触外来道德意识理念带来方便,从而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必须看到,在网络文化条件下,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导向功能减弱趋势明显。网络是一个由电子空间构成的虚拟社会,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和人交流,自由度加大。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大学生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容易忘却自己的责任,丧失道德,极易出现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是一种高科技犯罪,具有危害面广、影响深远、损失严重、隐蔽性强等特点,是网络时代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3.网络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疏离。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互动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扮演各自的角色。现实社会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的交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方式。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一种虚拟的特征。虚拟世界的交往并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工具间接进行的,长期利用这种方式进行交往,大学生易发生人际关系互动受阻,信任感下降,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盛行,这很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即少数大学生只愿意在网络中寻求虚拟的完美人生,而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4.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容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各种合法、非法、有益、无益、真实、虚假等信息未加筛选混杂在一起,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尚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不可避免地带来冲击,甚至误导,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这一特征,使得许多关于西方享乐、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对于那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却又缺乏自身控制力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西方的价值观念的腐蚀而抛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进而丧失进取奋斗的精神和意志。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网络组织、网民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网络管理,维护互联网的文明、健康和安全;网络组织应自觉加强自身网络的安全性,防止黑客的攻击,病毒的感染,对不健康内容进行筛选;广大网民应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内容和行为的侵蚀;社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着力研究改善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中心意识。我国传统德育的最大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将老师放在中心地位,学生被视为教育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内容。高校德育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就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现代教育理论愈来愈强调教育对象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受教育的人必须明白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转变其教育观念,以自我为中心地进行学习。

2.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对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我们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用先进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引导教育大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文化资源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和渗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未来的网络化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防止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搭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运用校园校报、新闻资源、广播、电视台等资源,结合信息技术,搭建出一个能良好体现出导向性、充满正能量的交流学习平台,使大学生了解网络的魅力。其次,高校还可在网上举办网上征文、设立谈心室、开办电子刊物等,逐步把网络建成重要的德育阵地。(2)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根据现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规范和控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建立专业的教育队伍,定期对校园网进行清理和抽查,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减少校园网络的不文明现象,预防网络犯罪,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3)丰富校园网络内容。迎合学生所需,办好高校主流网站。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多发布探讨一些大学生关心的大事件、国际新闻、文体娱乐等方面的素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

4.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入基层是了解社会、磨炼意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方式。因此,面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知行脱离的现象,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在丰富其业余生活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担当新的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还可以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之余,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高校“网虫”走出网上世界,回到现实当中,发展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通过分析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作者:陈晓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诌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013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供应链成本分析 金融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与世界经济》 《热电技术》 《四川预算与会计》 《火柴工业》 《茶.健康天地》 《文科爱好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四川党史》 《水泥工程》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