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学生健康教育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贫困学生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17-02-08 02:42:29 来源:论文投稿

一、当前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机制的欠缺

虽然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备受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但关于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高校还处于探索中,还没有建立一系列相对健全的贫困女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结构。心理机制的欠缺,导致不少本可以预防的不该发生的心理悲剧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教学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完善贫困女生的心理机制,建立一整套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后期跟踪评价体系,将心理危机控制于萌芽阶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队伍建设的不足

2002年4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1]然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念峰教授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的调查发现,有33.73%的省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低于1:3000至1:4000。[3]显然,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尚在建设中,人员数量上远远不够,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较少,专职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加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辅导员本身流动性较强,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着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角色定位的偏颇

据河南省2002年的调研发现,省内23所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141人,平均每校6.1人。其中,专职仅7人,约占4.9%。[4]由于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不足,许多政治辅导员不得不同时兼职心理辅导员,拥有双重角色身份,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大多数政治辅导员因为心理知识缺乏,也没有经过有关心理方面的实操训练,经验不丰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混淆了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因而工作中,不少政治辅导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流露出过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干预,严重影响了咨询效果。例如,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来访,政治辅导员往往误认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有效的心理咨询,而很少关注其心理的状况与变化,导致咨询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政治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避免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的冲突,认真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正确定位自己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四)专业技能的缺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是教育部对心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真正心理学专业出身,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实操技能学习,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持证上岗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工作还是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他们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绩。有些政治辅导员为了工作的需要,通过自学心理专业知识,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但由于实操训练较少,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工作实效。

(五)帮扶形式的误区

调查发现,在处理贫困女大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往往重视物质扶贫而忽视其精神扶贫。当贫困女生向我们求助时,我们首先会自然想到尽力解决她的各种实际困难,通过物质资助、助学贷款、社会捐助、助学金以及安排勤工俭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经济压力,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在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后期的精神抚慰。长此以往,造成了一部分贫困女生不但没有形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良好品格,反而对老师过度依赖,要是老师一时没有及时帮其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会感觉十分失望,甚至抱怨老师,这极大地影响了其优良品格的塑造,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生关系。因此,要做好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纠正帮扶形式的误区,在对其实施物质扶贫的同时,也应重视精神扶贫,只有这样,心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认识,重视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传统文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女大学生较之其他学生而言,更易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更易产生诸如自卑、焦虑、抑郁、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满足其精神和心理的需要,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德育建设的同时,可以从这几方面开展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诸如帮助贫困女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引导贫困女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重视贫困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5],等等。

(二)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对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经调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尚在进一步建设和探索中。譬如有好些高校都没有按照相关要求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虽然有专职心理教师,但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大大影响了心育工作的实效。由此可见,要健全贫困女生的心育工作体系,真正解决贫困女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贫困女生心理预防体系、心理预警体系、心理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心理干预体系等。心理工作者应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工作,对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及时建档,并加以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帮助贫困女生健康快乐地成人成才。

(三)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把握角色定位,提升专业技能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心理教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部分心育教师又缺少必要的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作为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贫困女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工作失误,带来严重后果。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尽最大的努力按照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使之更为合理。另外,应在心理健康队伍建设的经费上给予保障,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高校心育工作者积极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把握角色定位,提升专业技能。

(四)建立完善贫困女生档案,进行动态心理跟踪关注

及时建立、更新贫困女生的心理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于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建档工作,最好是选择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建档,通过新生心理普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级建立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采取相应的心理预防与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心理异常的贫困女生,我们还应定期进行复查。因为心理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也应适时测评其心理素质,及时更新其心理档案,对其实施动态心理跟踪关注。发现异常,应给予重点关注,保持信息沟通及时,帮助其查找心理障碍的根源,有效进行心理疏导,优化其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发展。

(五)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校园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人格和价值的肯定,它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和激励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工作理念,将人文关怀始终贯穿于工作实践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真诚的爱去关爱和感化学生,让每一位贫困女生内心感觉温暖,不再孤独,能够笑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坚强与奋斗,真正成为一个精神自强、思想富有的独立自主的人。在加强人文关怀的同时,高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团辅活动、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演讲等教育活动来加强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找回自信,培养她们健康的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六)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

物质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精神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解决贫困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将以往单向的物质脱贫转变为物质和精神的双向脱贫,才是帮助贫困女生从根本上真正实现脱贫的关键。物质扶贫,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资助系统来实现,要帮助贫困女生尽力解决经济压力,进一步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如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特困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和勤工俭学等形式,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精神扶贫,主要靠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来完成。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要积极发挥对贫困女生的心理辅导作用,指导贫困女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及时疏导和排解不良情绪,实现全面发展。

(七)加强感恩教育,优化心理品质

笔者发现,高校奖助学金评比过程中,不少贫困女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认为自己贫穷,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他人的感恩之心。还有一些贫困女生,没有及时获得资助,还会表现出愤世嫉俗、怨恨不满的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对贫困女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贫困女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她们常怀感恩之心,化国家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成才,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激之情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她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结语

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解决贫困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对策,帮助其走出困境,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和学生本人的有效配合,才能真正促进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仇小梅 单位:湖南省怀化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贫困学生健康教育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009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发表 坚守底线议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江苏航空》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民族艺术》 《功能材料》 《企业家天地》 《统计与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国外农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中学语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