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绝非“解题”如此简单,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小学数学老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应作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促进小学生身心能力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小学数学老师所教授学生的不是简单的“解题”工具,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积极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老师首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自身的角色与任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改革。
一、创新数学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老师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受众,因而必须采取这个特殊群体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育任务。换言之,小学数学老师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与学生的感情互动,才能有效达成教育目的,亦所谓“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老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图形或物象相结合,以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降低小学生在认识上的困难,如此既能有效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拓展其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建立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如前文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不能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点”,而应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课堂教学要密切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路和思考机会,真正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应指出,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这一部分年幼的受众来讲,模仿能力远远大于其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积累开始,养成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合理渗透启发式、诱导式拓展教育。
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改革成绩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中,小学老师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辩论,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方法与思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此外,不得不指出传统小学数学教育在对学生成绩量化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知识掌握水平简单的被“分数”代表,却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全面评价。因此,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学生参与教学等综合情况的全面评价,改革传统成绩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徐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