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契约对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应用 - 电工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心理契约对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应用

时间:2017-02-08 02:07:21 来源:论文投稿

由于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性格叛逆等特点,仅靠制度契约来维持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师生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其基础是契约双方的互利互惠,它要求师生彼此心理期望匹配,也就是教学中的教师或学生希望以某种自己所认同的方式被对待,一旦形成的心理契约与他们所期望的方式相吻合,则形成彼此之间的理解、合作和支持,从而增进双方关系的融洽和信任,达到人际交往中的最佳耦合,继而增强教学的凝聚力,使教学工作得以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课堂效果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比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制度都要有效,在课堂上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将是制度契约的必要补充。将心理契约理论运用到《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堂心理期望

本人根据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访谈以及与同行的研究得出学生对《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课堂教学有如下心理期望:1.老师能关爱、尊重学生;2.教育并激励学生3.课前引入预备知识4.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5.对授课内容十分熟悉,详略得当;6.讲解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密切联系实际;7.采用案例教学,有法律实践经验;8.及时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9.能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进度;10.希望老师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展示法律效力与法律后果;11.学生个体展现和集体展现能结合运用;12.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13.老师能介绍每次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14.老师能注重学生的反馈;15.能讲解课程的重要性与对今后就业的影响。

二、形成师生心理契约

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期望后,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安排来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当然课堂心理契约是双方的,既需要教师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也需要学生满足教师的心理期望。具体的师生心理契约建立方式可以这样进行:在上第一次课时,教师可以介绍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课程性质,介绍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以及采取心理契约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与方法。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写好学习打算、学习目标、教学建议以及对教师的期望,在综合了解、分析学生的需求层次及个人学习和发展期望后,引导学生与教师订立适宜的心理契约,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同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这些期望包括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有问题及时提出、对老师尊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能根据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未来有计划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口头形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心理期望,有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眼神、语气、肢体语言、默契和课后交流等方式来达成。所以,课堂和谐的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还需要老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和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到。

三、运用心理契约设计课堂教学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以师生心理契约为基础,并将师生的互相期望和约定责任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课堂设计的流程如下:1.明确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如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进人该模块学习时,首先要明确提出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例如,进入《合同法》的学习时,明确《合同法》里面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如合同的订立过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等,要求学生具备订立合同的能力,能独立判断合同的效力等。在这一阶段,老师就要明示对学生的期望,例如,遵守好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做好笔记等。而学生则希望老师能够明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2.引入案例,铺垫基础知识。教师展示一个与课程有关的案例,注意学生对案例的反应,采用启发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比如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专心听讲等。而学生认为教师应当多激励学生,并清楚地介绍引入知识。3.讲解法理条款。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教师师应当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对授课内容十分熟悉、详略得当;能酌情调整授课内容与进度;讲课内容密切联系实际;上课有激情。而教师在希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思考、及时提问;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回应。4.分析与讨论案例。教师针对讲解的法理条款展示相应的案例,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并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应当有自己的判断与观点,能够锻炼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及时为学生答疑解难;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进度和难度等。5.评价总结。在这一阶段,要重点注意学生的反馈,老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在这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同时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积极主动思考,及时提问。6.知识拓展。在最后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具体情况讲解一下法律条款在实际生活中具体的应用方式,介绍一下最近的法律动态,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课堂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教学效果反馈

经实践,按照以上进行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堂教学,较大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体现如下:1.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心里契约式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师生相互理解真诚交流。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课堂纪律、学习内容和确定学习目标时,会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激励,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2.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课程结束后,笔者对现有教学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对此种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有95%以上学生表示赞同;有90%的学生表示学习后有较大收货,并提高了学习兴趣;有90%的学生加强了对相关部分法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并对日常经济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有85%的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管类专业要培养出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实用人才。现行的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程体系内容庞杂,而教学课时较少,无法满足实践需要。因此教师在心里契约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心里契约需求做到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又能充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律分析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作者:黄亦薇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心理契约对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应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998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聊城大学学报 法律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农家女》 《黑龙江动物繁殖》 《世界家苑》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宁夏电力》 《信息系统学报》 《藏外佛教文献》 《小学教学设计》 《吐鲁番科技》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