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汉语句式灵活
汉语本身不是一种字母语言。在欧洲,一个6岁的孩子开始上学,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会拼字母认读了。而中文是词汇构成的句式,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语言。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变化句式表示,例如“我住在少年宫附近”,也可以说成“我在少年宫附近住”。这个例子仅仅是按词序变化。汉语还有很多特点,比如“表音同时也表意”,动词没有时态变化,依靠语气、副词等表示时态,还有“把”字句和“被”字句等等。这些都是与意大利语句式的完全不同之处。在教外国学生时,教师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遇到这些特殊句子的时候,往往学生们会要求老师找出一些相似他们本国语的语法用来对照,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老师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他们的本国语法概念,因为两种语言虽然有一些地方相似,但大多数地方并没有任何牵连。还有中文的趋向补语对意大利学生来说是一个最难掌握的补语,比如像这样的句子“那位小姐是哪国人我根本就看不出来”,这句话是运用趋向补语,然而在意大利语中像这样的句子用“不知道”就可以了,没有任何学生会想到使用趋向补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引导学生首先要分析句子,不要着急地翻译出来,让他们分析一下“当你们要辨别出一个人从哪个国家来,首先要用眼睛观察,在用眼睛观察时你可以得出来结果或者得不出来结果,这样就该用出来表示。”当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练习和会话,让学生自己用意大利文编一些有关的句子,然后翻译成中文。
二、汉语包含很多习惯用语和成语
习惯汉语也是让意大利学生最伤脑筋的事情。有时候在课堂上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让学生翻译句子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句子:“今天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如果做不完还得开夜车。”学生们就会把“开夜车”翻译成半夜开车,这样翻译,这句话就不通了。有很多习惯汉语,汉字学生们都认识,但是组到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且这些句子和词在字典上往往也很难查出来。比如人们常常会说这样的句子“这不是跟我过不去吗”“你这个人就是爱钻牛角尖”“咱们把话说白了”等等,像这样的句子在中文里真是太多了,这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要讲明这些句子在何时何地才可以用得恰当,让学生们组成小组选择会话内容,然后在会话中加入所学的习惯汉语句子,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正确地运用习惯汉语。在解释习惯汉语的时候,只有精通学生本国语的教师才能解释清楚。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外国人学中文,所以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很多习惯汉语的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中文。很多学生对中国成语很感兴趣,但对什么样的句子里可以用成语、成语的来源不太清楚,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解释清楚。有些成语故事的来源是中国古代的一些传说和民间风俗,这些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及人物并非有所了解,所以教师通过一些成语典故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及人物,也会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更加感兴趣。
三、汉语抑扬顿挫的发音
学习汉语声调也是一个大难关,大多数学生很难掌握汉语发音声调,比如在说“十”和“是”时,很难把音发准,在听力方面遇到的困难往往也很大。有一些意大利学生来中国留学,他们说“老师我已经在大学里学了两年中文了,可是一到中国,中国人说话我怎么一句话都听不懂啊”,有的时候他们可以听懂一些中国人说的话,但当他们用中文回答的时候,往往中国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学的教材跟中国人所说的习惯汉语有所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好声调的发音。一个学生说,他在中国留学的时候,去一家饭馆吃饭,他很喜欢吃茄子,就想要一盘红烧茄子,由于他的声调不准,把“茄子”说成“蝎子”,闹出很大笑话,最后他只好跑到厨房里用手指着茄子让服务员看。所以从我们多年教学经验来看,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声调和发音,就应该在课堂上不停地做语音练习,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游戏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音和声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念一组生词,再让其他学生把他所念的生词拼音和声调写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评论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掌握汉语的语音和声调。虽然外国人学习汉语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外国大学里每年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学习汉语,因为他们在网络或是在电视上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这个神秘而伟大的国度充满了憧憬,更增加了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这些年轻人将在今后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者:何萍 单位:玛切拉塔大学 马尔凯大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