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区景观设计与治理要点解析2篇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市区景观设计与治理要点解析2篇

时间:2017-02-07 14:52:19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1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原则

和城市中的公园一样,滨河景观最重要的功能是服务于市民,为市民提供一个环境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赏景、休憩、聊天等等。因此,在设计滨河景观的时候,应该注意植物的疏密度要适宜,在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为市民提供较为充足的休闲空间。3.3突出城市特色的原则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应的城市文化,并因为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具有多样的景观特色。在设计滨河景观时,要考虑到该城市中的地域影响以及人文影响,尽量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并营造出与城市整体特点相符的特色风景线。

2不同河段的风格变换原则

为了避免城市滨河景观狭长的整体形状出现河道两旁风格单一的现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风格来丰富整体景观效果。比如在一段河道两旁可以设计成充满古典韵味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而在另一端河道两旁则可以设计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经济发展景观,将城市各方面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出来。

3生态和谐的设计原则

城市滨河景观的生态和谐原则是其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原则,在我国提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滨河景观也需要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生态性以及与其他城市建筑之间的和谐性[3]。在滨河景观的设计中,充分将周围的整体景观效果结合起来,从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市民活动的舒适性、城市环境的生态性以及城市景观的审美性等多个方面达到和谐的效果。

4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方案分析与治理

以我国北方某大城市的滨河景观改造治理设计为例,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及治理中的一些要点进行简要分析。该城市是我国北方一大型城市,由于城市类型定位为工业城市,因此其滨河景观效果一直不理想,多个河段缺乏植被,滨河植物配置单一,难以发挥滨河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该城市相关部门进行了滨河景观的治理设计。

4.1治理方向

由于该城市是我国典型的工业城市,而城市的河流也属于黄河中比较大的一条支流,因此在进行滨河景观治理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城市的生态效应为出发点,在生态的基础上表现滨河景观的休闲功能以及美观功能。针对城市中多个河段两旁没有相应的绿色植物的情况,准备对这类河段进行系统的改建,使河道两旁重新表现出鸟语花香的景观效果。采用多种风格的植物混搭,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滨河景观特色[4]。而在此基础上,当地滨河景观治理部门计划适当地引进一些南方常绿树种,在展现北方城市独特景观特色的同时,也能实现总体景观的四季常绿,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给人一抹温馨的绿色。因此,该城市的滨河景观总体治理方向是将景观的生态性放在首位,在实现城市滨河景观生态性的同时达到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与赏景的目的。

4.2景观搭配

根据该城市的地域环境特点以及人文特点,其滨河景观的植物搭配从乔木层到灌木层以及地被层,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完美协调。在乔木层主要使用的植物有垂柳、云杉、桃树、梧桐等,观叶与观花,常绿与落叶,多种乔木非常协调地搭配在一起;灌木层则以杜鹃为主,辅以其他的如海桐、黄杨、小叶女贞等植物,起到点缀整体景观的作用;地被层则以河边常用的迎春花以及风车草为主体,种植在河道护坡上,突出河道内外的协调性。

5结语

城市滨河景观是城市中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河流孕育了一座城市,如母亲一样哺育着城市中的人。而城市也应该为河流披上美丽的外衣,以充满灵性的滨河景观,来表现城市与河流之间的人文情怀。在现代的城市发展建设中,滨河景观的设计与治理必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侯勇 单位: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第二篇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要有意识地发掘、利用和保护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使我们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一定的延续和发展。在设计时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传承当地文化,分析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并力求将其场景化反映在景观设计中,将历史、文化及艺术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形成整合统一的文化景观格局,提升景观的文化品位。

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任何城市景观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在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平衡,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用科学的发展观构筑和谐的河流景观体系。

二、因地制宜,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河流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应尽量保护周边的植被自然环境,构筑开放、舒适、方便并拥有亲水空间的公共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及现有景观元素,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时制宜,保留场地原有的景观特色,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空间。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样性,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设计中的景观元素应具有一定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应具有相应的功能作用。景观空间设计要丰富多变,并具有个性,要体现节奏和韵律感,充分体现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四、城市河流景观的设计要点

(一)了解地域文化,尊重场地特征,发掘个性文化。景观设计融科学、人性于一体,因此在设计场地时,一定不能失去场地的特征。对于河流景观设计,首先我们应研究并把握设计场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地域性特征,以此为基础设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类型,才能真正经受得起自然力与时间的考验。自然景观方面要认识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动植物组成的自然地理景观特征,要研究前人利用自然的方式以及所创造的景观类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及现有景观元素,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时制宜,注重保留场地原有的植物景观特色,注重植物的季节变化,创造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并根据植物的生态特点,认真组织植物的种群与群落种植,避免违反植物的生长特性,注重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空间。人文景观方面要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一般在历史悠久的跨河城市中,河流都是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动因,因而河流周围常常是历史文化沉淀最为丰富的场所。比如说法国巴黎,以塞纳河为骨架的开放空间序列与两岸历史文化景观共同构筑了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南京“十里秦淮”的文化意象,就是以秦淮河为核心,由两岸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主体构成。城市的文化形象因河流而具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具有强烈的识别特征。

(二)挖掘水域空间,充分利用水体特性,塑造独特景观。水域开放空间往往是跨河城市中最具自然特色的开敞空间,水体及两岸的自然要素,如滩地、湿地、生态小岛等都是城市中可贵的自然用地,因此我们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保持它们的原生态面貌,反映其最本质的自然特色。在城市中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自然资源,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促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设计中对其进行了一些人工的规划,既丰富了河流形态,又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河流是水体,具有易动的特性,还具有映射性和水位变化的特征,能使场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这种景观能为城市带来活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水体的特性,创造水体与环境的共生,利用水的映射性丰富沿岸的景观,而水位的变化也提供了变化多姿的景观。《辞源》曰:“邕,城郭四方有水,环抱而成成。”水是城市灵气、活力与个性的重要体现。整合山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将城市中的山、水、树、绿衔接搭配,凸显城市特色,以形成独特的城市灵气和个性。结合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实际条件,巧妙布局,这样才能使景观、河流环境有效结合,实现最大的特色。顺应自然能力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避免自然环境因被过度干扰而遭到破坏,而且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游览休憩空间,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最终更加有利于人的自身利益。

(三)堤坝与亲水、景观、生态等矛盾与冲突的解决。从现在已经存在的诸多河流景观建设中可以发现,多数城市河流都是直接与城市道路或者建筑等相连接,堤坝建筑方式大都是直立式的混凝土河岸,这样就造成了城市与河流的阻隔,我们需要以适宜的方式削弱阻隔感,并为人们带来亲水的可能。一是沿河两侧建绿色保护带,这样能给河流的水景观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具备足够的空间改善河道的休闲景观,并提升城市的品位。二是采取踏步阶梯式河岸,或者处理成绿色斜坡,需要注意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要增加材料的细部,这样能丰富河岸景观,柔化水陆交界线,尽量促进模糊空间的生成。使用亲水平台打破规则的河岸,给人一种亲近自然,临水而居的生活环境。三是结合河道的实际尺寸,保证遵循“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尽量使河道保持自然的形态”的设计原则,对原有场地的自然堤岸和原有的植被,应该尽量减少人工治理痕迹,保持天然河道面貌,保持自然形态的景观,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在边坡上则采用自然生态岸坡,种植草皮灌木等。四、结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课题,它涉及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在大规模的城市河流景观的更新改造和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地域文化,与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突出水体特性,以人为本。有效改善河流两岸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充分提升城市形象,带动两岸相关经济的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城市景观。

作者:蒋哲萌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市区景观设计与治理要点解析2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841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电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兵工自动化》 《水稻科学》 《西南金融》 《统计科学与实践》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中国政府采购》 《理论界》 《船海工程》 《天津航海》 《文山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