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动画发展在重视民族文化应用的前提下,对民族文化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民族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发挥民族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加强民族文化题材动画作品的创新,和注重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两者的融入。
关键字:民族性;文化元素;动画设计;应用
民族性文化元素是是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元素,它通过地域性、区域性,根植于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将文化进行特殊的文化表达。那么我国的民族文化就具有鲜明的特色,除了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自身的中华民族特色之外,我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脉络集成。动画设计是一种较为现代的影视艺术,通过将多种绘画元素以视觉影视再现的方式得以呈现,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充分表达。将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进行融合应用,以现代表达技术进行表达。
1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现状分析
当前民族文化元素在我国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中在动画设计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1动画发展应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应用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动画片,《大闹天宫》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在我国动画片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部动画片中,也体现了很强的民族文化元素表达特征,将美猴王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除了《大闹天宫》这部影片,国内还有很多的动画片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应用。如最近特热播的动画片《大鱼海棠》,就蕴含了中国民族文化元素深厚的底蕴,将民俗人情、国画、剪纸、皮影戏等一系列的元素运用其中,将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1.2动画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我国动画片在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早期刚开始国内以为动画片都只是让孩子进行观看,所以内容上也是以幼儿教育为主,然而等孩子长大以后,对这些动画片也就没有了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国产动画片的观看对象大多为儿童,而且并没有起到宣传民族文化的意义。后来在持续的探索中,国内许多动画制作者开始将很多深刻的道理意义和民族元素运用其中,观看对象除了少儿之外还有许多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些动画片依托于中国博大精神的文化,也是逐渐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素材。
2民族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那么民族性文化元素具体在动画设计中如何运用,提出了具体以下三方面的运用策略。
2.1发挥民族文化在动画设计观念转型中的作用
民族性元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根植于我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色彩,在带着民间真实和乐观感情色彩的同时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得以一脉继承下来。这是我国民族性元素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真实的内涵。动画设计讲究观赏性和美学性,很多东西的表达在注重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能够浅显易懂的被观众所理解,在动画设计中,人物角色的造型是最重要的因素,抓住了人物角色的特征,才能对任务进行深刻的刻画。所以说,要紧紧抓住民族性文化元素和动画设计中各自的特点,发挥民族性文化在动画设计观念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2.2加强民族文化题材动画作品的创新
技术内生的不断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同样,在动画设计中不断地创新更能够提升民族文化题材的深度和广度。在动画创作的时候首先要明晰,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动画中进行运用都是以通俗文化的方式进行展现,我们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流传着很多美好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这些就恰恰是动画创作最明显和悠久的素材,在教育和审美相结合的视角下,通过动画设计这一现代化的陈述手法进行表述,让观众充分理解和认识文化的精髓,更好的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的文化观念。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多元表达,更体现在内容上的推陈出新,继承较好的文化元素,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元素的创新。
2.3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融入
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两者不是单方向的关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得以表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同时还要求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两者不断地加以结合和融入。对于动画设计来说,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精髓将会赋予动画设计更深刻的内涵;而对民族文化元素来说,将动画设计这一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将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表达,也给民族文化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3结语
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动画产品的一个主要趋势,在动画产品这一现代化的表现方式的引导下,民族性文化元素被更多人所熟知,并逐渐的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都能够体会到中国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翁华江.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12):15-18
[2]何志方.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6(2):24-26
[3]钟边捷.从大鱼海棠浅谈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6(6):30-34
作者:张芬芬 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