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 - 综合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

时间:2017-01-25 23:41:0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介绍树脂废水处理的必要性,给出某化工厂树脂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设计。

[关键词]树脂废水;厌氧;好氧

1树脂废水水质情况及处理的必要性

树脂生产废水是一种污染负荷高、酸性强、成分复杂且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1],废水中CODCr、BOD5浓度高,悬浮物含量高。树脂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纳污水体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对受纳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造成一定不良的冲击,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对树脂废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是非常重要的。某化工厂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树脂以及树脂下游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根据广东省现有大多数厂家产生的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约30m3/d。废水经处理后达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出水纳入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具体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2处理工艺选择

由于该厂废水间歇排放,水量较小,COD、SS浓度高,pH变化范围大等特点,选择“初沉+厌氧+好氧+混凝沉淀”的处理方法。生产废水先通过格栅和初沉池,除去大量的杂质及颗粒以免堵塞后续设备,之后自流进入调节池,经提升泵提升至中和池,通过投加药剂调节pH及水质,再通过提升泵输送入厌氧池内进行厌氧消化,经过厌氧池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好氧池进行生化处理,好氧微生物便以有机物为营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使有机物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好氧池出水经二沉池泥水分离后,进入混凝池沉淀池中,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废水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达标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的污泥进入污泥池,再由螺杆泵打入压滤机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外运处理。池体及设备房产生的废气经离心风机引至废气处理装置后达标排放。

3具体工艺设计

3.1建、构筑物设计初沉池采用斜板式沉淀池,尺寸3.0m×3.0m×5.6m;调节池尺寸4.0m×3.0m×5.6m,停留时间2天;中和池尺寸3.0m×3.0m×5.0m;厌氧池尺寸18.0m×7.5m×5.0m,容积负荷2.5kgCOD/(m3•d);好氧池尺寸10.0m×7.0m×5.0m,容积负荷1.0kgBOD5/(m3•d);二沉池尺寸7.0m×7.0m×5.0m;混凝沉淀池尺寸7.0m×7.0m×5.0m;污泥池尺寸:3.0m×3.0m×5.0m。所有池体为地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壁防腐。另设综合设备间1座,主要放置板框压滤机和电控设备。3.2主要设备选型预处理部分:人工格栅宽度800mm,栅隙10mm,材质选用不锈钢304;调节池提升泵水量1.5m3/h,扬程8m,功率0.25kW,1用1备;中和池搅拌机1.5kW;加药装置3套,分别投加NaOH、PAM、PAC,单套组合功率0.75kW;中和池提升泵水量45m3/h,扬程8m,功率2.2kW,1用1备;中和水箱容积5m3;中和水泵水量45m3/h,扬程8m,功率2.2kW,1用1备。生化处理部分:厌氧池回流泵水量45m3/h,扬程8m,功率2.2kW,1用1备;好氧池鼓风机风量1.25m3/min,风压5000mm,功率15kW,1用1备;二沉池污泥回流泵水量45m3/h,扬程8m,功率2.2kW,1用1备。深度处理部分:加药装置3套,分别投加NaOH、PAM、PAC,单套组合功率0.75kW;混凝沉淀池污泥泵水量5m3/h,扬程8m,功率0.75kW,1用1备。污泥处理部分:螺杆泵水量45m3/h,扬程8m,功率2.2kW,1用1备;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80m2,功率2.2kW。废气处理部分:离心风机风量8000m3/h,风压1000Pa,功率4kW,1用1备;废气净化装置处理量8000m3/h,功率4kW,材质PP;低温等离子装置处理量8000m3/h,功率0.75kW。以上设备未标明数量则表示数量为1套,所有水下设备选材考虑防腐。

4运行费用估算

废水处理总运行电费为258.216/天,吨水运行电耗8.61元/m3,吨水药耗费用约7.5元/m3。折合废水处理总运行费用为16.11元/m3。参考文献[1]吴哲新,宋润朋.浅谈树脂生产废水的处理[J].安徽化工,2009(6).

作者:黄树焕 单位: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109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龙源期刊网 objective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世界》 《职大学报》 《班主任之友》 《塑料》 《中国服装》 《四川党史》 《中国乡村发现》 《航空史研究》 《时间频率公报》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