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是创新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时代,也是“互联网+”结合的创业时代,而创新创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创新[1]。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面临各种形式的空前的激烈竞争,其竞争的实质都体现在创新、创业的竞争方面。因此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国际很多著名的大学通常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医药生物技术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标杆,既是人才竞争的需要,也是大学办学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更是使我国立于世界之林的需要。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是种不断更新富有活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与时俱进和继往开来的教育[2]。我国目前面临就业压力飙升的现状,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打开新局面,虽然每年中国都有很大就业岗位的缺口,无奈高校毕业生年总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形势,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创业创新素质教育,树立大学生崭新的创业观,例如“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生物技术产业;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羁绊,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从教育观念上,由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传授,转化为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调和发展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鼓励学生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培养重点上由偏重专业的教学,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自学实践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只有在学会不断自学的终身教育模式下,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纵观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创新教育及素质教育体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发其创新潜力,培养具有知识全面、健全的人格、适应力强、富有创造思维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创新素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丰富的素质教育课外活动,做到“有教无类”,增加本科学生特色选修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化生物技术专业综合运用能力、毕业实习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针对目前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以下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设有关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本科生的创新创业修养和学识,使之系统地掌握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和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选择与专业方向关的创业项目。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故事进行案例教学,向本科生直观生动展示新企业生成过程中的创业行为特殊性与内在规律性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启发本科生的拓宽创业视野,夯实创业知识;培养本科生创业最基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课外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丰富的形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鼓励学生活用医药生技知识践行于创新创业;开展以网络教学、创新创业设计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宽本科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可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聘请成功创业的校友直接与本科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为本科学生中欲创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而搭建专业创新创业讲座在线课程平台,启发本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知识[4]。
二、实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教师应尽量遵循开放、挑战和体验性的原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本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发展形式下的合格毕业生;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做是非判断,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以求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社会间的协同,建立合作培养机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5]。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的建设和完善
在实验教学中,坚持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流程、实验装置设备等方面大胆而合理质疑,勇于提出新颖实用的设计方案,应该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专业,因此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是一项紧迫任务[6]。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知识,扎实基本功,“新老结合,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相结合不断创新训练,提高创新意识。我院于2001年开始率先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度通过科研工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将学生带入学术前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在医学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精神。而实施带教导师制度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本科学生可自由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通过双向选择机制选择学生,在本科学习的早期就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带教导师学习,将本科生的实践学习与科研工作合二为一,为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研发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教师应承担一定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学生共同交流科研想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和实验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的共享。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生物技术学院向学生提供比较前沿科学研究的方向,既有国自然项目也有省级项目,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题,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同一研究小组的同学充分讨论,定期向导师汇报情况;待二年级结束时完成一篇综述和科研计划书,同时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及创新创业的学业考核评价制度,三年级遴选部分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研究。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三年磨一剑”,本科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倡导开放我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场地及设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领导及带教的导师都应充分了解科研与教学的共生关系,进一步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题目,指导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凝练研究方向,探索教学大纲以外的、有一定深度的创新性实验研究。在全面普及医学生技创新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训练,“因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让本科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迅速成长,成为创新的生物技术拔尖人才。建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加大宣传树典型。对在科技活动、竞赛及科研创新方面有成果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和激发本科学生的创新兴趣,形成敢于创新、乐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类似于高技术园区的孵化器项目,学生提出项目申请,方案一旦获得通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搭建实验平台,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在适当的时机,针对生物技术学科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院内成立了由教师组成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就业及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建议,例如现在基于互相网的创业模式就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尚空谈,实干兴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基础,才能使科学教育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者,这是时代和现实的迫切诉求[7]。
作者:林军 冯乐平 乔伟 单位:桂林医学院 生物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财务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猪e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