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三大设计学群涵盖了18个本科专业方向。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科经历了60年的持续发展,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以上论述粗略勾勒出广州美术学院的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虽然一些方面还需要具体分析论证,但其也许可以为了解广州美术学院的现代设计教育的复杂局面提供一种历史坐标因而有其现实价值。综上所述,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了特定的教育发展阶段;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了特定的教育核心事业;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了特定的教育实践模式。
一、广美设计现象的特征
经历了60多年的持续努力,特别是最近30年的快速发展,广州美术学院的现代设计和教育体系,渐趋完善,并已形成了相当明显的设计现象。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现象的主要特征。
(一)设计本质:以需为本
广州美术学院一贯秉承“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受广东独特的环境影响,早期的“广美设计现象”中的“以需为本”是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限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构筑了一个物质化的设计世界。消费需求受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关注,“广美设计”影响力打造的起始,是以深度发掘企业所处的竞争性市场状况,充分把握目标受众的各方面需求为主。基于此,广美人对于设计属于经济基础已达成共识,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中,能够自觉的将“限定”与“控制”作为解决设计问题的手段之一。“以需为本”呈现出按照各种限定发展设计;按照经费预算控制设计;按照消费目标约束设计;按照商业法则规范设计。
(二)设计实践:融入市场
设计成果最终需要依靠市场来检验,只有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得到社会认可,设计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深入市场,重视实践,是广美设计现象的重要特证,广州美术学院也最早最成功地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闯出了一条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融入市场”是基于市场环境、学校背景,将“产学研”进行有机整合;根据产业和企业所处的竞争性产业环境,对设计命题的内容与性质做出科学正确的设计决策;通过与社会、市场的紧密联系,及时掌握相关设计教学的实践变化。涉及到“广美设计实践”这一话题,不少人与广州美术学院结下不解之缘。高永坚、尹定邦和王受之是将学院建成全国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林学民、陈向京、韩子定、余希洋等后来者直面市场的竞争,相信市场,接受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并融入其中。广美的口号是“干中学”,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加强专业的社会实践能力,强调师生的社会实践意识,用设计学科为社会的实践来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使设计教育与时代同步①。
(三)设计成果:社会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广美设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集美组作为其中的核心代表,二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业绩斐然,已经成为国内顶尖的设计服务机构;白马广告作为改革开放后广告先锋中的一员而享誉业界,曾为30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广告服务,成为中国第一家销售额过亿的广告公司;到目前为止,“广美设计”从事的设计实践品目繁多,涵盖了几乎所有设计创意产业。如上所述,广美设计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早期设计现象体现出了对“需求、市场”等经济价值的关注,而对“精神、艺术”等文化价值的淡漠;对“社会和行业”活动的追求,而对“校园和学术”活动的回避;对“市场意识型”教育者的认可,而对“知识学术型”教育者的不解。目前,广美设计现象在体现设计的物质属性的同时亦努力实现设计的精神属性,因而其设计本身,也就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促进了设计产业的社会、经济价值增益。
(四)设计理论:客观务实
设计的思想理论来源于设计的实践并提升对设计实践的指导,通过学习得出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再根据实践来丰富理论。以尹定邦为代表的广美设计人以兼具中国国情与经济规律的设计理念,提出了“要站到设计的投资者、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的立场上,观察、分析和处理设计问题”“设计首先服务于物质文明”等设计理论观点;以前瞻而务实的治学态度提出了移位论、服务论、目标论、系统论、整合论、运动论和创造论等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理论体系;以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的设计观念,先后出版了《设计学概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中国当代广告史》《设计学文集》等一系列设计艺术学书籍。客观求解、务实求理与设计实践在逻辑上是统一的,是对设计实践的最好解读。广美设计在学习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代设计发展所处的独特国情,结合广州美术学院长期的设计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设计理论观点,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研究。
(五)设计教育:创新意识
设计教育应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要,能够切实地改善人们的生存处境和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弊端严重。因而造就一种实用性、适用性的设计教育仍然是必要的追求。这样的设计教育必然是因地制宜的、灵活的和多样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无疑成为了广州美术学院设计人的动力源泉,广美设计现象的形成也有赖于广美设计教育体制创新与改革的推波助澜。注重实践,客观务实的教育理念的推行需要革新旧观念,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行,发挥作用,为此广美设计人不断地尝试新的设计教育模式,探索富有个性的教育方法,努力形成富有效能的教育实践格局。以设计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逐渐统一为陈旧的设计教育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实践内容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为传统的设计教育体制增加了新的活力,使得广美的设计教育系统形成了“产与学”“盈利与育人”的良性循环的设计教育体制。
二、未来发展之路的探寻
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更注重现实性和前瞻性。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研究历史和过去,更要探索未来。21世纪,一场围绕着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全球展开,设计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群的核心,对当今与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所展现的设计形态和文化内涵,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并推动者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和知识创新等工作,中国设计产业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力量。国家的重视,大众的需求,技术的完善,这些有利因素正促进着我国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有必要在根植于传统理论研究的同时在国际文化视野中展开与西方国家的对话,探索新的路径并以此引领设计创新教育。
(一)探索艺术、科学和商业高度结合的教育模式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浪潮,科技与艺术设计创新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不断扩大的效益与影响力正日益被世界各国所关注。与此同时,也对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表明了新趋向,提出了新要求。当今时代设计学学科应与人文学科、社会学学科、科学学科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合作,应逐步走向与创意经济、科技创新结合之路。随着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设计教育通过资源的重组与优化,打通学科之间长久以来的屏障,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运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的教育模式。从大的规模和大的教育框架当中,把艺术、设计类的大学跟经济类、管理类和理工类大学进行合并,比如,我国的清华大学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伦敦的5所拥有百年历史、国际知名的艺术学院合并为伦敦艺术大学;芬兰的阿尔托大学由赫尔辛基的3所大学合并为成。如今,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实践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技与商业环境,应当确立能够跨越科技、经济与艺术设计这三大领域的资源整合、机构调配的教育模式,逐步增设跨学科整合的新专业与研究中心。
(二)建立提升教育质量和鼓励教育特色为指向的教育体制
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提升教育质量和鼓励教育特色为指向的教育体制。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往往会对教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继1999年扩招之后,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在规模急速膨胀中缺失了教育价值,致使办学条件不足等诸多问题,教育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后设计教育转向为经济服务——广美设计教育一直处于社会发展的从属地位,这是广美设计教育在部分时间里秉承社会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技能本位的培养目标观的根源所在。为此,学校的设计课程要与时俱进,变化而有所更新,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亦要保持敏锐地探索意识;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亦要照顾到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展现。全球化时代促使现代设计应以多样性的文化进行国际化的创造性表达,既具本土化元素,又具世界性理念的艺术设计策略。广美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本土现实多,关注世界性现实问题和精神经验比较少,设计创作理念缺少国际性视野。广美设计教育研究应当确立自己的生长点,应当立足于广美设计教育的现实问题,既扬弃传统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话语体系,又与世界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其他话语体系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从而探索既体现当今时代精神又适合于中国当今设计教育现实的研究路径。
三、结语
广州美术学院经过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令人关注的“广美设计现象”,直到今天仍是一个值得设计界思考的现象。正如前文所论,广美设计虽然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其注重实践和客观务实的设计传统,这是值得设计界重新审视和借鉴的。事实上,广州美术学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道路,向创新设计的深度研究迈进,培养真正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一代设计人才。
作者: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