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主要受到政府和法律法规等因素,一些因素不在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控范围内,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仍然可以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究外部风险控制机制。对此,本文重点从完善审查审批制度,推动担保行业制度构建,强化政府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控制
一、完善审查审批制度
(1)建立审查审批量化指标体系。对担保对象准入进行量化,建立包含行业前景、经济效益、技术优势、竞争能力、产品前景、企业信用等量化指标,对担保项目进行评级打分,对符合要求的方给予准入。(2)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量化评价,与有资质、行业经验丰富的评级公司合作,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建立风险评审约束机制。在评审委员进行项目评审时,以录音、书面文字等留存评审意见,对项目出现风险超过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给予相应扣除;对没有或者比例很低的,给予相应奖励,以此约束评审委员的行为。(4)建立外部评审专家库。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和项目,通过建立包括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中介机构等在内的评审专家库,针对特殊项目,邀请专家委员参加评屯,提高评审的质量,降低项目风险。(5)提高基层审查审批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对基层审查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力度,统一审查标准,提高基层审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贷审部要加强对办事处评审会指导服务,进一步规范评审会人员的组成,评审程序,评议的标准等,并对评审会质量进行考评。
二、推动担保行业制度构建
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分支三个层面”作为体系,推动担保行业机制确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范式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分支三个层面”,把政府作为出资的主体,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商业担保及企业互助作为两个分支,这一担保机制划分中央、省和所属城市三个级别。就目前各地运营现状观察,这一范式还没有达到,还都是各自为政的情况,担保机构的风险化解体系还没有确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各地政府不但要关注自身担保机构创立,还要有步骤、有策略的关注综合信用担保机制的确立,①要推动商业担保机构的创设及前进,满足各担保机构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②要标准化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业务运营;③要指引企业相互间的担保。建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使担保行业有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担保机构风险高但是收效低,只是把银行和企业联系起来,帮助政府扶持了中小企业,所以,政府应该更多的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担保公司支持。例如采取风险补偿制度等,为担保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改进环境,给予更多的帮助。①要创设平稳的风险补偿制度。②打造发展的制度环境。要促进整体信用程度的提升,奖励守信用的企业。在营造改进环境上,要与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税务部门等在信息共享、抵押登记等协调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信息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包括客户信息数字库、行业研究分析信息库等在内的信息库管理系统,为业务调查、评审提供有利支撑,进而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减低项目风险的发生。一个完整的信息库,一般包括客户的信贷记录、财务报告、经营情况、个人信息、相关历史记录数据等方面的信息,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展开:(1)内部数据获取。对现在承保客户信息进行持续的跟踪、观察并记录,釆取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在后续的跟踪办理中,加以完善。(2)外部数据获取。可从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工商、司法、税务等部门的公共信息平台获取数据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正面、侧面获取信息尽可能完善信息数字库,使信用评估更为准确。第二,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与建设,完善项目预警监测、风险动态分类管理、数字统计分类等功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五、实行精细化管理
规范基层单位机构设置,理顺系统对口管理基础。对办事处科室、岗位、人员的设置和职能定位,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相关部门要做好研究和指导,做好人力资源需求统计,健全基层单位组织机构,切实落实前后台分离,关键岗位人员的分离,避免组织机构风险。同时,明确本部与基层相关岗位的对口指导关系,明确职责,重塑流程,为实现关键岗位条线化管理打好基础。
六、完善考核约束机制
首先,完善考核机制,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改进对办事处考核指标设计和下达方式,引导办事处提前做好计划部署。其次,完善对办事处的风险考核指标,丰富考核维度。第三,建立对员工的风险考核机制,收入与风控挂钩。对出现代偿等严重风险事项的责任人,实行风险考核,办事处应行使考核权,规定出现代偿或者不良后多长时间可以幵始对绩效工资进行扣减以及扣减比例,清收完毕后多长时间内应予恢复以及不完全清收的情况下的恢复的比例等,使收入与风控工作实时挂钩,促使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的化解和清收。
参考文献
[1]刘辉.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构建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20:98-99.
[2]屈宝林,谭芳朝,雷顺英,温蓉.关于融资性担保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06:42-47.
[3]李朝波.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及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128-129.
[4]张琼,邓晓盈,韦光兰.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级别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81-84.
[5]杨福明,刘锁贵.商业化的融资担保模式[J].中国金融,2016,04:90-92.
作者:张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