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 -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

时间:2017-01-25 08:57:32 来源:论文投稿

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1)自2007年以来,焦煤公司所属所有矿井均先后安装使用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于项目建设时期由安全监察部门牵头实施,以至于在后期的使用维护阶段公司层面没有明确的系统技术管理部门。另外,各煤矿内部的维护管理部门也不统一,有的由调度室负责,有的由通风区负责,有的由机运队负责,难以进行归口管理。2)公司层面和煤矿层面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不健全、不细化、不具体、不合理。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人数与实际入井人数不相符,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与考勤管理“两张皮”。4)监测分站、读卡器的位置和数量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设计和安装,不能满足重要区域人员进出方向判断及人员数量统计的功能要求。5)系统日志、记录、报表设计不合理,填写不完整。井下布置图图例不规范,更新不及时。6)故障识别卡大多未实行闭环管理。故障识别卡的管理流程普遍存在漏洞,管理台账上各种记录设计不科学,填写不规范。7)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认识不到位,对员工宣教不到位,员工对入井前须验证识别卡有效性的意识淡薄,对故障识别卡不能及时维修、更换,仍携带入井。8)部分系统维护人员没有有效上岗证,无法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内涵

针对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存在问题,按照集团公司“012345”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要求,焦煤公司通过对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监督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进行综合调研,构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1)完善系统管理制度,明确系统管理职责。根据焦煤公司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现状,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公司层面和煤矿层面的系统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做到有制度可依,各司其责。2)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模板、统一图例和统一制度范本。组织技术人员设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运维日志、记录模板,制定井下设备布置图绘制规范,编写岗位责任制、技术资料、设备设施、交接班等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并在公司所属各煤矿推广使用,有效规范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运维管理流程和模式。3)组织上岗证培训和技术交流。针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日常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组织系统运维人员和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和交流,逐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对调度室值班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熟练操作。与具有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结合,对系统运维人员进行上岗证培训,保证所有系统运维人员持证上岗。4)实行“菜单式”对标检查。按照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对标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制对标检查菜单,使检查者和被检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检查出的问题按照“五定”原则和闭环管理的要求进行落实整改。5)开发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管理效果。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针对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实际,组织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减少管理难度、复杂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加强煤矿自主管理。完善煤矿系统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安装监测分站和读卡器,加强对识别卡的管理,对故障识别卡进行及时维修更换。严格执行识别卡考勤,保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人数与实际入井人数一致,杜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与考勤管理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3构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体系

3.1制定系统管理制度

根据焦煤公司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现状,依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河南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豫煤安避险〔2012〕1号)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焦煤公司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办法”,并以公司文件形式正式下发至各煤矿严格执行。同时要求各煤矿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办法,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使用和运维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2明确系统管理职责

在公司层面由分管信息化的部门负责行使对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监督管理、考核、技术指导职能。由各煤矿负责本单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使用和运维的管理工作。各煤矿针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明确管理部门和矿处级行政责任人,指定系统管理责任人和2名以上专(兼)职技术管理人员。各煤矿生产调度室的调度员负责核对井下人数和监视系统的运行状况。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部门和矿生产调度室联合值守,建立24h值班制度。

3.3编制统一的运维管理模板、图例和制度范本

依据《河南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整套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运维管理模版,包含“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日常管理日志”、“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故障登记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管理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巡检维护记录”、“井下设备使用前的调试记录”、“人员定位井下分站备用电源测试记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掘进和回采维护记录”、“设备仪表台账”等16个记录模板。制定井下设备布置图绘制规范,编写岗位责任制、技术资料、设备设施、交接班等管理制度参考范本。提升了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3.4加强上岗证培训,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

与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结合,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运维人员开展上岗证培训,保证人人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每月组织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召开交流培训会。培训会采取规程学习、技能培训、运维交流、现场指导以及现场考核等方式进行,使系统运维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系统万无一失。

3.5强力推进“安全工作计划管理”

为保障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强力推进安全工作计划管理。首先,为建立一个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要求各煤矿每月定时上报系统运维管理月度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及时掌控系统运维状况。其次,要求各煤矿定期对系统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并整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要求各煤矿每月定期报送系统的备品备件信息,为后期完善系统做好准备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

3.6大力推行“菜单式”对标检查

为督促各煤矿高标准完成每月的工作计划、高质量做好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高效率执行管理制度,每月制定检查菜单,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运维管理进行对标检查。各煤矿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菜单”开展自查自纠,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菜单式”对标检查,跟踪落实隐患的闭合情况,实现系统隐患闭环管理。

3.7实现安全隐患信息移动监控管理

实现安全隐患信息移动监控管理,真正做到“全天候”跟踪管理。自主研发了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的PC版和移动手机版[4],将监测分站和读卡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缺失以及识别卡故障作为隐患管理,录入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将隐患放到聚光灯下,督促及时整改,保证系统功能完整。

3.8实现故障短信报警

实现故障短信报警,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为了更加及时地发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故障并快速处理,研发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短信平台”,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6]。当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出现人员进入限制区域、监测分站断电、通信线路中断、识别卡电池电量不足、数据无法写入数据库等现象时,系统会自动将故障信息以短信形式推送至维护人员的手机,有效避免了故障处理延迟的现象。人员升井后,能够及时给本人自动推送此次下井时间、上井时间和井下停留时间。目前,该系统已在各煤矿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3.9加强识别卡和考勤管理

加强识别卡和考勤管理,确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人数与实际入井人数一致。煤矿建立识别卡管理和考勤机制,严格执行识别卡的领取、使用、故障处理、消退以及销毁等管理流程,强化闭环管理。调度室负责对每班入井人数进行统计、核对,保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人数与实际入井人数一致。加强对员工进行宣教和约束,提高员工验卡入井的意识。有条件的煤矿在井口处安装虹膜考勤机和通道管理系统,并与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深度集成,杜绝识别卡失效(电池没电)入井、一人带多卡入井、代替他人入井等现象。

4结语

通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规范了系统管理,增强了系统各级管理、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长期存在的管理问题,杜绝了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系统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系统技术缺陷造成系统隐患。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体系实施以来,系统日常运维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系统运维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孔秀红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892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中文自修杂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乡村发现》 《世界》 《班主任之友》 《四川党史》 《中国服装》 《职大学报》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航空史研究》 《塑料》 《时间频率公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