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的创新能力 - 经济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7-01-25 06:16:22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强、应用程度高的教育形式,其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既要区别于大专院校的技能型教学,也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型教学。文章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课外活动三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是为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它既区别于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又比普通本科更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新是一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一方面决定了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开拓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激励着学生要不断推陈出新,敢于打破常规,创造出全新的作品。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其目的性极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之前往往就设定了教学目标和要求,规定了内在的标准模式,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却是灵活丰富、变化多样的。基于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可以高效率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如今,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学生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资讯、信息。每天都有新事物诞生,创新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然而,面对这些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如何过滤、整合,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不仅能使创新的目的性更强,而且能使创意更好地落到实处,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必须围绕学以致用来开展。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实操能力,其教育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缺乏立足之基;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设计创意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没有实施的可行性,那么所谓的创新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如何在高效、可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是团队合作的专业,没有团队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创意,也不会有落实创意的执行力。以往,环艺设计教育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可以在学生队伍中遴选优秀人才,通过实验室和项目制模式,形成一个强调创新应用的优秀设计团队,在各设计专业中发挥标杆性的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形成一个从创新草图到成果展览、产品制作的合理流程,使学生加强创新应用的能力。1.将设计项目引入课堂中,开展“真题实做”教学“真题实做”即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导入课程教学,并要求学生以真实项目的设计任务书作为要求来完成,课程的设计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与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教学不能仅围绕教材开展,而要以实实在在的设计项目为中心(图1、2),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穿插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共同进行创新,形成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作业不应该仅仅以书面形式完成,更要以模型、产品、3D图纸等多样化的实体形式呈现,然后分阶段进行成果汇报,总结在创新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2.学以致用,从创新到创造的教学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创新,每位学生的脑海里都有独到的创意想法。但是,将创新意识应用于实践,需要借助技术。一个没有被创造出来的设计,即使有再好的构想也无济于事。艺术设计教育者要将应用放在首位,一个具备可行性的创新设计才是好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想到,而且要做到,要千方百计地将创意展现出来。

二、课程体系的创新

目前,一些设计院校的课程存在一个缺陷,即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各自独立。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得出来,就肯定有人能做到。”这样不负责任的观点是错误的,会导致学生在设计环节中轻视应用,不了解设计意图是如何转变为现实的。为了杜绝将创新与应用分离而造成的危害,必须改变以往的设计教学模式,以应用为基础、创新为先导,形成新的设计教学方法。1.引进企业,以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人才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对于高校而言,企业的实战经验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催化剂。尤其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进企业,基于协同育人,以设计项目为依托,择优选取学生输送到企业里实习,吸收企业的优秀设计师进入高校授课,对于训练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图3、4)。2.从试点课程中切入改革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包含了基础设计、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等阶段性课程,初步选取部分课程作为项目实施的试点课程,如设计表达、办公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毕业设计。教师在这些试点课程中应尝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要求以应用为基础,在确定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意,而且要完成一件真实的、可以投放市场的设计作品。课程教学不过于注重创新性的高低,而更注重创新应用性的优劣。课程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企业设计师协助授课,同时输送学生到企业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程作业。3.分层次培养,吸收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设计实验室的本质就是让一部分优秀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创新,以企业管理的模式,以具体的设计项目为基础,互相激发创造力,形成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设计工作方法。实验室的工作模式不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而是分层次培养,选取有潜质的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真实的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同龄学生当中处于领先地位,进而带动其他学生。

三、课外活动

1.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给予教学指导社会上创新设计的竞赛很多,有的是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主办,有的是各大高校联合主办,这些竞赛大多基于实践和创新的结合。在竞赛中获奖可以激励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其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并对他们的设计作品进行指导。但是,能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毕竟占少数,有的学生在前期的设计工作中投入很大,后期评选时却往往一无所获,进而产生气馁情绪。这时就需要构建内部奖励机制,由院系出面给予优秀学生相应的奖励。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院系应给予丰厚的奖励,对于在竞赛中落选了但成果丰富的学生,院系也要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积极参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2.支持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会议、高峰论坛等活动往往会邀请国内外的名师、专家举办讲座,分享设计专业的学术成就、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参与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各个角度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也能认识自身的不足,向更高的水平奋斗。专家的观点往往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特别是创意设计方面,一个前沿时尚的视觉符号或许就能引发一场设计创新的浪潮。所以,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如交通补贴、会议指南等。3.鼓励学生开办设计展览,创建品牌意识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用创新的设计手法解决具体问题、美化生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设计展将这些多姿多彩的创意作品集中呈现出来,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设计成果的升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办设计展览,展览不仅是专业成果的展示,也是个人品牌的宣传。学校要建立长期的学生办展的运行机制和配套服务,如提供展场、对外宣传、投入资金、拉赞助等,在学生的创意中植入品牌意识,将创意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4.促进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专业互动随着专业学习时间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各年级学生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都不尽相同。就技术而言,高年级学生明显比低年级学生娴熟;就创新思维而言,低年级学生往往比高年级学生更具活力。组织学生活动和开设学生论坛分享学习经验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结语应用型本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应当注意以实践应用触发创意,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以往围绕书本开展的教学转变为以设计项目为中心,强调创新、实践。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抛弃书本,只学技术;恰恰相反,在加强应用和实践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创新为先导,再进行应用。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积极配合的学习态度,也要求学校组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重点平台建设跃升计划及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计划项目“艺术设计学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2014GXJK158,主持人:钟香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15ybzz14,主持人:刘承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编号:2015sfzy01,主持人:钟香炜);2015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立项项目“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设计学科工作室制改革”(主持人:林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编号:2015zdzz02,主持人:林海)。

参考文献:

[1]钟香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真题实做”课程改革与实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4).

作者:刘承恺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842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最长的英文单词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全国商情》 《家教博览》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电工电气》 《河南化工》 《黑龙江史志》 《八桂侨刊》 《电子工艺技术》 《短篇小说》 《微电机》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