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法
1.1案例教学法
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共18周,每周3节课)的英文案例教学,每次课提前1周将下次课将要教授药物的英文临床案例布置下去,让学生先通过字典查找英文案例当中的专业词汇尤其是药物的词汇,要求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后对案例当中的病情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病情及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和给药方案,列出可以选用的各种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每组6~7名学生,每次上课先用10min时间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然后由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该组陈述讨论结果及理由,如果有疑问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最后授课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与总结以及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解释其理由,全面梳理教学内容,使之本小节中的各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成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1.2传统教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教师课前准备讲义,课堂上运用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重点知识为主,学生集体听课,课后不止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内容相关练习.统计学方法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为期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同时进行期末测验,题目完全相同,题型包括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考试成绩见表1、表2.从表1可以看出,为期一学期的药理学授课完毕后,期末成绩比较,实验组各种题型以及平均成绩较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成绩的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不及格人数低于对照组,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总平均成绩实验组也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通过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了许多年[3],有它的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以及面对90后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自主能动性的增强的这些特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个性突出,勇于表现的90后大学生的需求[4].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使之结合,并挖掘出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5].英文案例教学法是在中文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将案例用英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所选的案例是直接摘于英文医学资料,具有及时、典型、真实、生动、客观的特点,易于学生理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6],并且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轻松地记住了一些医学以及药学的英文专业词汇,同时也培养出了他们对专业的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这为学生今后无论是从事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药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在临床上能根据病情合理用药的临床医生.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要面向临床,因此结合典型病例,英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灵活,让课堂变得轻松,让师生的距离变得更近,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从本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英文案例教学组的期末成绩优于传统教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英文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参与性教学活动,发挥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轻松,能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记忆深刻.
作者:黄宁 武静 罗海芸 王蕾 云宇 和丽芬 张旋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系 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