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的全面建立,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已经迈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社会工作在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状态、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从理论辅导模式发展和服务实践两个角度,分析总结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状况与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辅导模式发展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理论辅导模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对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二是从优势理论和增能理论的角度探讨构建以儿童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三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方法的运用。1.生态系统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实践性和服务性是儿童社会工作的根基,因此,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理论辅导模式是以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帮助需求为切入点,诸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健康问题、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社会工作解决方案和介入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辅导模式。近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质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开始从留守儿童与家庭和社会系统的连接与互动出现的障碍(魏晨、黄柳,2012),或者从留守儿童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失能及彼此断裂(高翔,2014)的角度探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成长困境的深层原因。我国政府也从这个认识角度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正是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质的深入认识,社会工作已经逐步转向为多元化的服务策略,我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建立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并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优势和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经常被视为“弱势群体”,与其他儿童群体相比,由于家庭关爱与照顾的严重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确面临着更多的成长困境与风险,也更需要社会的帮助。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具有同样的成长特质和发展潜力。优势理论和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主张留守儿童的“去标签化”,强调关注留守儿童自身的优势和力量,注重激发留守儿童内在的发展动力,积极培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受到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的训练,许多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构建了积极的认知与态度,在服务的行动层面也更加强调通过积极关注、潜能开发和增能方式来开展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将重点聚焦于留守儿童的优势方面,积极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多元协调机制,增能留守儿童,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3.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评估。评估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实践中越来越被重视。在服务的评估方面,很多学者综合使用过程评估、结果评估等方式,通过对服务对象和相关人员的评估,针对留守儿童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和服务目标达成度及效果进行了评估,或者对整个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对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反思,为其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也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仅是对服务内容进行了反思,或者提出整体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的相关建议,在留守儿童服务的需求评估、服务传输过程评估、服务成效评估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比较缺乏。相对而言,虽然评估的一些理论与方法已经被纳入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但是全面系统地将评估的理念、理论与方法深入到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全过程中的做法并不多,亟待进一步的推广和利用。
二、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型的干预方法。社会工作有多种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或者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其成长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不仅各种各样,并且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干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是单一的,而是需要运用多种干预方法,或者说多元化的服务策略。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干预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包括个案工作方法、家庭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学校及农村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及社会政策倡导等。目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更多是采取复合型的干预手段,如个案、小组、家庭和学校干预的综合运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把农村社区、社会及社会政策倡导手段纳入进来。实践证明,与单一的干预方法相比,复合型的干预模式更为有效,尤其是在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生态、扩展资源链接、增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系统化的服务模式。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留守儿童为本、以留守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复合型干预方法为手段、以增能和激发留守儿童内在发展动力为目标的系统化服务模式。该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开展面向留守儿童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综合性服务,注重增强个案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动员不同的组织和群体共同参与;二是建立多维协调机制,即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支撑,通过多维度的增能,修复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三是服务项目与政策实践紧密结合,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不仅提供直接的服务,同时也承担着政策专家、外部工作环境改变的代理人、内部工作环境改变的代理人、政策的执行者、宣传者等角色;四是制度化服务安排,例如许多农村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站)或关爱服务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持续的、多样化的服务。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这意味着留守儿童系统化模式将在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扩展。3.多样化的服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项目多样化,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提供不同的服务,另一方面对面临不同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对象是留守儿童,但服务对象也包括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等,主要有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学校老师、同辈群体等。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例如“代理妈妈”“异地网络互动”“家长学习课堂”“留守儿童幸福之家”“心理导航室”“亲情热线电话”“真心话信箱”“互帮互助结对子”,等等。四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例如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心理疏导和教授安全知识的课堂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适应能力,从赋权角度协助留守儿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学校服务;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和情感需求,开展多层次介入服务;针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需求开展的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针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问题介入其家庭的个案或小组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为特困家庭留守儿童提供相关辅导和资金援助等,链接有益资源;回应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策划实施了各种项目和具体的小组活动等;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间接介入其教育支持体系,帮助解决学习问题。
三、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主体的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包括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内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多元化主体。一方面,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如政策支持、政府购买等)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事业中;另一方面,包括社会组织(如侨联、妇联、基金会等),学校、企业、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教师、志愿者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直接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在多元化的服务主体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者为留守儿童提供直接、有效的专业化服务。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工作人员,他们以机构为依托通过项目进驻社区或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其中既包括直接的面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服务,也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政策倡导。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多元服务主体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在面向留守儿童的多元服务主体中,社会工作者充当着协调组织者和资源链接者,不仅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源链接,申请政府相关的补助或寻找社会公益资源和爱心人士,链接公益资源,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须协调和组织不同留守儿童的服务主体,整合资源,以期达成服务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如下:第一,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虽然一些服务具有理论依据,但是大部分服务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科学性和服务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二,缺乏科学的服务评估。评估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估不仅是服务项目开展的必要前提和服务效果的客观检验,也是政府决策及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虽然目前不少学者和社会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服务过程中评估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还缺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缺乏独立的评估机构和专业人才。第三,专业社会工作者供给不足。在服务提供者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者十分缺乏,大部分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由老师来承担,而农村中小学及其教师无力提供专业的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此外,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也不固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效果。第四,社会工作的认知与认可度较低。社会工作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各方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必要的经费支持,然而在落后的农村,人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留守儿童本身就面临着学习和帮助家里干农活的双重任务,他们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第五,资金及资源缺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资金支持,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投入,二是社会资助。虽然政府十分重视面向留守儿童的专业化服务,但相比留守儿童的规模和需求而言,资金投入的整体规模仍然比较小,难以满足服务需求。与此同时,社会资助的资金占比不大,且来源不稳定,也制约了服务提供的质量与持续性。第六,项目的持续性及稳定性较差。很多项目因时间、人力和资金等条件所限,难以完整的实施,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五、结语
虽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家庭友好型制度环境构建可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存在。一个人儿童时代的成长经历将对其一生都会有持续性的影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家庭关爱、制度关爱和社会关爱。社会工作是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者是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专业力量,社会工作在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中应该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作者: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