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职业核心能力内涵分析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所必须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基础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技能或者是知识规范,是一种通用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职业活动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一样的,起着支配与主导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与可转移性。这种普遍性与可转移性具体可以这样表述: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一种职业岗位都需要这种能力,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岗位职业而言的;可转移性指的则是这种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即使劳动者的工作地点或者是职业发生了变化,劳动者依然具备这种能力,能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获得所需的知识与职业劳动技能。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职业核心能力做了一个定义:自我学习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使用数字能力、与人交流能力等等一共八个方面。[1]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分析过职业核心内涵之后,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切实改变教育理念,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观
我国对于职业教育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与要求,职业教育改革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以培养能力为主,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与工作能力放在第一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我国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依然处在一个目标不是十分明析的状态下,缺乏基本的“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即使有也是非常淡漠的,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也缺乏完整的理解,甚至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职业能力与技能还是分不清楚,混同在一起,错误地认为教授学生操作技能就是教授给学生职业能力,这种观念引导下,高职院校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核心技能培养则是十分缺乏的。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树立能力为本的教育观,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准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实际操作性与情境性,具体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所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建立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创建了一定的情境。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职业活动学习领域的内容,积极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始,采用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主体地位局面,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局面。教师尽可能地将学习任务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主动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在团队中进行学习,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2]
(三)对学生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跨职业的属性特点,没有具体专门的课程来进行教授,更多需要的是渗透性的教学方式,渗透性教学方式的最佳形式是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与技能竞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学生还能在各种社团活动与文体活动中锻炼自己,锻炼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近距离地与社会进行接触,在接触中逐渐了解社会与职业。实习以及顶岗实习是一种很有效的锻炼途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内或是校外的实习仿真训练,了解岗位对于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自我,巩固专业技能。
三、结语
高职院校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有更为广泛的就业范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与社会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树立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建立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其与社会近距离地接触,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其自己的一套技能,从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作者:方灿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相关专题:计算机毕业论文 党性分析材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