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论文 - 科技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论文

时间:2017-01-23 02:08:39 来源:论文投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下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办好专业,实现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的基础。省属高校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国际通用性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与现有的教学需求脱节现象非常普遍;课程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从教学部门自身资源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造成了不同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的随意和散乱;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混淆专业核心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关系,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专业界定不明确,基础课程通通开设,但是核心专业课程数量非常少;缺乏实践课程,教学与实践没有紧密结合,缺乏学生涉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与涉外企事业单位的互动交流不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太少,从而导致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足。[11]

(二)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

现在大多数省属高校一些专业的教材陈旧落后,发展更新慢,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教学内容多是以书本为主,学习内容的前沿性和知识的交叉性不足,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培养不够,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在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在实习实践学习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在现行的对大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更偏重于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不注重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启发;教学手段落后,很多省属高校的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备简陋。同时教学方式陈旧和教学设备简陋造成课堂教学途径单调,进一步加剧了教学手段的落后;当前省属高校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课堂教育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社会实践等校外实际操作非常欠缺,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双语教学开展不够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是通往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无容置疑,只有推进双语教学,扫除语言障碍,才能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目前我国省属高校双语教学仍存不少问题:在师资配置上,能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还很缺乏,大部分高校只提要求,不提投入,最终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双语教学课程开设的整体目标和思路不明确,双语教材匮乏;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有些还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全英文教学作为双语教学的最高形式,是学生获得高水平英语交流能力和流利使用英语的最有效和最便捷的路径。但是,全英文教学在省属高校的普及度还很低,全英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教学目标尚不够明确,将全英文教学当成英语课,英语与专业难度的协调仍是问题,能胜任全英文教学的师资非常少。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省属高校须从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科研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科学、合理及时的变革,以此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种挑战。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办学模式

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是省属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就要求省属高校必须以全球视角看待教育问题,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首先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国际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能够就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与国际同行展开无障碍多维度交流,既要了解、熟悉多元文化,掌握外语、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更能够从国际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就业的需求和变化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模式。高校要正确把握未来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关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适度增加新专业的前提下,着力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链有效对接,对生态类、环境类专业等,应加大投入,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再次,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能只停留在用英文授课和采用原版专业教材的模式上,必须从国际背景、高校自身等背景下来重新设计多样化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专业实习、学术交流等方面都达到国际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育家梅贻琦在清华大学任校长就职演说中提出:“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教师素养。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教师在课程和学术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省属高校教师队伍中有留学背景还不多,应创造机会、加大投入选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和访问,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积累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省属高校高质量的外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在专业教学的外籍教师更少。在课程教学中大量引进外籍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能力,丰富课程内容是很有益的。在国际化背景下,除了进一步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外,省属高校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队伍,促使高校能够借鉴和吸收国外大学在管理模式上的有益经验,明确办学方向,改革办学体制,设计办学方案,提高办学效益,尽快使省属高校融入国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

(三)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国际化的课程融合了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理念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欧美一些国家在国际化课程设置方面有丰富经验。省属高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开设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摒弃陈旧内容,补充国际前沿的知识和成果,努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国外相关高校的国际合作,建设一批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并积极引进国际上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增加和扩大教育的开放程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一是要注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与学生的交互密度。二是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教学策略,实现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

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优质资源,以学院为主体,以教师为桥梁,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运作模式,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学生交流、海外访学、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理解、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拓展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海外教育、国际实习和海外就业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积累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积极实施对外汉语和双语教学,促进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国际化;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机制。省属高校应把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合作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密切与其他国家高校、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种联系,中国高校的教师、学者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更为充分的研究条件,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同行相互交流。

作者:曾咏梅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834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节水灌溉 货币乘数效应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青海湖》 《湿法冶金》 《半导体光电》 《青海学刊》 《当代外语研究》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材料与冶金学报》 《广州医学院学报》 《水电站机电技术》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