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支绢丝生产工艺探索 - 社科历史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支绢丝生产工艺探索

时间:2017-01-22 21:06:59 来源:论文投稿

1原料及品质

原料为条吐,其挂茧率为5.77%,练减率为32.05%,回潮率为12.71%,纺制的品种为4.17/2tex特级绢丝。

2工艺流程

FA458A型精练机→BO61型烘干机→CZ061型开绵机→DJ171型切绵机→CZ161型圆梳机→CZ231型延展机→CZ241型制条机→CZ251型并条机→DJ431型延绞机→DJ441型粗纺机→FK501型精纺机→ESPERO-M型络筒机→RL368A型并纱机→A631DJ型倍捻机→BJ691型烧毛机→赐来福238型自动络筒机。

3主要工艺设计及其参数

3.1精练

精练是绢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后道工序加工生产的进行。精练脱胶的同时要求含有一定的残胶率,一般含量在3%~7%,从而赋予纤维良好的强力,提高制成率。此外需去除油脂,防止精干品发黏,即达到“去油保胶”的效果[4-5]。精练主要包括浸泡发酵、漂白、浸油等几个工序。浸泡发酵是将条吐原料按照1︰20的浴比浸入腐化缸内,浸液的试剂为3%的纯碱和2%的除油灵,在50℃的条件下浸泡72h,使空气中的细菌在腐化缸内生长繁殖,进而分泌出脂肪酶和蛋白酶等,促进丝胶脱除和油脂的水解。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有效脱胶去脂,并且作用缓和,纤维的手感好,既节约化工原料及能源又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绢丝纤维内的天然色素含量不多,并且大多都存在于丝胶层中[6],经过发酵脱胶之后,存在丝素中的色素仍难以除尽,纤维的白度需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产品的色泽质量,故还需要做漂白处理。在此,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去除色素。由于所用的双氧水易分解,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严格控制各个试剂的投放顺序及温度和时间,以纯碱、硅酸钠、双氧水的顺序依次投入。漂白工序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漂白过后的纤维白度得到了提高,且色泽均匀。经过前面的几道工序后,虽然纤维的脱胶程度达到要求,但因精干绵的导电性差,需经过浸油处理,增加精干绵的润滑度,提高梳折[7-8]。本文采用浸润法给湿,一方面可改善纤维的性能,另一方面助剂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高给湿液的利用率。所用助剂平滑剂的质量分数为3%,浴比为1︰20,时间为20min,温度控制在25~30℃。经过精练后精干绵的残油率为0.39%,残胶率为3.81%,浑浊度达到44度,平均绵长为74.4cm,回潮率为13%。

3.2制绵

由于精干绵的纤维长度长且缠绕严重,并含有少量蛹屑、杂草等杂质,需经过制绵工序,通过切断纤维,去除杂质和进一步的细致的梳理,令制成的精绵的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制绵主要包括开绵、切绵、梳绵等几个方面,制绵是绢丝生产过程中对总制成率影响最大的部分。其工艺设计是否合理也是该工序制成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定量、速比、隔距等工艺参数影响最大[9]。开绵过程中应遵循“轻定量、薄喂入”的原则[10],绵层薄则开绵机锡林上的梳针在开松时所受的负荷力小,锡林梳针间的绵层厚度也低,故毛刷辊的紧压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绵层纤维的开松、均匀混合、平行度和伸直度均获得一定的改善,开绵中纤维被握持如图1所示。开绵过程中容易出现成块的纤维没有得到开松,故需保证铺绵厚度小且均匀,此外要时常检查梳针及调整、保持各个机件隔距。于此,所取调和球的质量为430g,摊绵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0cm和50cm,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隔距为5.5mm,从而保证绵层受到充足的握持力作用,持绵刀和锡林之间的距离为4.5mm,在减小纤维损伤的同时也不会因隔距大而引起无控制区的长度大,令纤维丛充分开松。切绵工序既要满足棒绵适应圆梳机的加工要求,又需使纤维丛进一步松解,提高其伸直度和均匀度,并去除部分杂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锡林与刺辊的喂给速比和隔距,以促进分梳、增加纤维的伸直度,提高棒绵厚度的均匀度,同时减小纤维损伤;由于原料条吐的质量较好、纤维长度长,故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隔距要偏大掌握,从而避免因隔距小、梳针插入绵层深、梳理力大等因素,给纤维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生产过程中易出现棒绵重量不匀的问题,需保证针板对切绵锡林的中心角一致、圆梳落棉的重量差异小,摊绵厚度均匀、上下喂绵刺辊隔距一致等。此外,还会出现棒绵中纤维缠结的现象,可以增大喂绵刺辊加压来增加对纤维的握持力、减小喂绵刺辊之间,以及刺辊与锡林之间的隔距,同时可以降低喂入绵层厚度或提高速比。切绵工序的主要工艺为:锡林的转速170r/min,锡林与刺辊的速比是358、隔距7mm,半制品棒绵质量30g。圆梳梳绵是制绵工程的关键工序,生产中采用Ⅰ号棉,需做到“慢速度、大高度、大隔距”的工艺原则,即以降低锡林转速来增加棒绵在梳理区的时间,提高梳理程度。同时采用大的翻绵高度,从而减小纤维梳理区段。此外,锡林与滚筒之间采用较大的隔距,减少梳理过程中纤维的损伤。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精绵白点多和精绵脱节、破碎等问题。对于前者可减轻棒绵质量、及时落绵、减小针布的张力、增加毛刷与梳理滚筒之间的隔距、增大翻绵高度等方法解决。对于后者需规范翻绵及揭绵操作,保持车板表面光滑,适当增加棒绵重量或均匀厚度等方法解决。圆梳梳绵主要的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

3.3前纺

前纺主要包括延展、制条、并条、粗纺等部分。精干绵经过制绵工序加工后,清除了大部分杂质和绵粒,并且纤维具有良好的伸直度和平行度,但精绵是不连续的绵条,不能直接用于纺纱,因此需经过成条加工,以适应纺纱的要求。精绵的结构和厚度都不均匀,必须在前纺过程中逐步提高匀整度,经过延展及制条,虽控制了半制品的定量、改善了精绵的结构,但绵条中的纤维排列不整齐,纤维的定向度差而且前弯钩很多,为了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和平行度,于此采用四道并条工序。采用较大的罗拉加压,增加摩擦力,令丝纤维中的超长纤维被拉断,以确保绵条并合牵伸的正常进行。前罗拉和针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2mm,以小的前隔距来增加对纤维的控制能力,有利于降低绵条的条干不匀率。绵条经延绞机加工,不仅受到一定的牵伸作用,而且受到搓捻机构的搓捻,改善纤须条的结构,增加纤维的抱合力,使之能承受粗纺加工时的引出张力。由于在圆梳过程中,大量的短纤维集中在精绵的中部,在牵伸区易成束运动,不能牵伸开,会在纱条上形成纱疵,因此在粗纺机上采用针辊式牵伸,利用针辊上密集的梳针来分散短纤维束,减少纱线表面疵点。针辊式牵伸原理如图2所示。粗纺过程中易出现压辊跳动造成条干不匀,这是由于压辊靠自身重力压在须条上的,当牵伸力出现波动时,会带动压辊上下跳动,导致受压辊调节的纤维吃针排数的变化,因此要稳定牵伸张力。前纺的主要工艺参数如表3所示。

3.4后纺

后纺部分主要有精纺、络筒、并丝、倍捻、烧毛等工序。精纺机采用三罗拉长短皮圈滑溜牵伸机构(图3),皮圈工作面接触纤维,对浮游纤维的控制积极且稳定。另外,皮圈钳口柔和并具有一定压力,兼顾了长短纤维的运动要求。工艺上应遵循“大隔距、重加压、大胶辊”的原则。针对绢丝纤维长度大的特点[10],精纺机的前中、中后罗拉中心距离分别为130mm和100mm,增大罗拉加压,提高牵伸力,大直径的胶辊令胶圈前端形成的弹性钳口更接近前罗拉握持点,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以适合纺纱。精纺工序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前罗拉速度120r/min,细纱采用Z捻,捻度为900捻/m,总牵伸倍数为34.29倍,后区牵伸1.17倍,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纱条紧密度大,牵伸力大,牵伸力不匀率小,能够充分发挥前区牵伸能力,获得必需的总牵伸。络筒机上配有电子清纱器和空气捻接器,利于减少纱线毛羽,同时避免出现筒子成形不良,以便于并丝时顺利退绕,有益于提高纱线的质量。并丝的过程中使细纱获得一定的张力是十分重要的,选用的张力垫圈的质量为6g,以此来稳定张力。倍捻时采用采用S捻,在加捻的过程中改变纱线的结构,增加强力,使得股线的强力显著高于两个单纱强力之和,捻度为780捻/m.烧毛是个边烧边摩擦的过程,纱线先后绕过11个钉帽,增加了摩擦力,火管离丝面高度为7mm,采用三道烧毛,前两道的线速度为154m/min,第三道烧毛的线速度为180m/min,以提高纱线质量。烧毛示意如图4所示。烧毛后的筒子纱线需经摇绞绕成绞丝,以便于包装运输,摇绞要求每绞丝质量100g,卷绕及扎绞良好,丝条不紊乱纠缠,并利于以后加工时的退绕。后纺的主要工艺参数如表4所示。

4成纱质量

绢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其成纱质量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故对4.17/2tex(240/2Nm)绢丝的成纱质量进行检测,测试的温度20℃,相对湿度65%。测试的主要设备和方法如表5所示。经过对成品的检测,纺出的4.17/2tex绢丝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好,大的粗结及棉结少,没有较小的细结,条干CV值为9.51%,小于行业标准FZ/T42002—2010中优级的14%,具体的条干参数如表6所示。生产出的绢丝强力高、烧毛后纱线表面洁净度好,毛羽指数较低,具有良好的外观,与行业标准FZ/T42002—2010中的标准相比,处于领先地位。绢丝的物理性能如表7所示。

5结论

绢丝是高档面料的宝贵原料,通过实践证明,所纺出的4.17/2tex绢丝纱线具有良好的品质,为高档面料的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当今市场如果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开发出好的产品,原料是前提,过程是关键,各个工序需精密设计,质量层层把关。1)精练部分采用1︰20的水浴比,进而严格控制试剂的用量,此外各个工序所需温度时间要区分开,浸泡时需足够时间令其发酵,故所需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72h;漂白时在去除色素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纤维损伤,温度增加到85℃,而时间尽可能缩短到20min;浸油工序温度控制在25~30℃,时间为20min,可偏松掌握。2)制绵部分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要求工人操作熟练,各个工序定量要准,以减误差。开绵时调和球的质量约为430g,从而便于控制绵层厚度;切绵时锡林与刺辊的速比为358,进而利于分梳;梳绵时的翻面高度为15~20mm,从而减小梳理区。3)前纺部分合理的控制须条的定量,延展时每16块绵片制成绵带,并经过四道并条来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和平行度,控制车间的温湿度范围在(23±3)℃、(78±3)%以内。4)后纺部分工序繁多,要减少各个工序中产生的毛羽。纺出的4.17/2tex绢丝纱线的条干CV值达到9.51%,强力为1901cN,洁净度为80,毛羽指数为0.23,毛羽较少。

作者:汪兴锋 徐伯俊 苏旭中 陈松 戴家雨 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高支绢丝生产工艺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734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financial planning 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

相关论文

陕西医科学校

论文百科2017-03-30 09:04:36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史研究》 《教学研究》 《辽宁经济》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上海经济研究》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外语电化教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学前教育》 《电气自动化》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