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模具中高职院校各自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彼此无沟通交流,这必然导致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根据我校模具专业教师在中职和高职模具专业调研情况得出,我省中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达30%以上。专业理论课程的重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形势下,中高职有机衔接更是无法实现。3)文化基础课存在脱节现象。由于各模具中职学校大多着重于模具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毕业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模具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职后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起来颇为吃力,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业成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就业后的自我提升[2]。而高职的另一部分生源普高毕业生在进入高职之后,又会感觉文化基础课程太简单而且有重复,不能通过学习得到快速的提升。4)模具专业技能倒挂。由于我国模具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相对于高职来说有比较长的办学历史和更多的办学经验,虽然模具中职毕业生在文化基础课上稍显薄弱,但却有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高职由于起步较晚,办学经验不足,虽然属于比中职高一级的职业教育类型,毕业生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比中职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更广,实践操作技能更熟练。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高职反而会出现技能培养不如中职的“倒挂”现象。
2中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
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中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模具教育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性、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模具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掌握模具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3]。2.1中职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任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模具设计、制造与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与管理职业能力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任职要求:毕业生可在机械、轻工、电子、塑料等企业从事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数控机床加工操作等相关工作。2.2高职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任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掌握模具设计与加工制造技能和方法,具备模具设计、模具装配维修、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产品品质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任职要求:毕业生可在机械、轻工、电子、塑料等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模具钳工以及现代装备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3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方式和结构
3.1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框架的构建在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时,既要使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具有连续性,又要体现出层级递进性。层级清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最大化的优化教学资源。在对模具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4]。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框架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公共基础课程分为若干能力等级不同的模块,将语文、数学、英语将划分为1、2、3三个等级模块,能力要求逐级递升。公共基础课1为中职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并为以后的职业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1、数学1、英语1、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2为中高职衔接强化课程,避免中职生升入高职后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吃力,课程主要包括语文2、数学2、英语2等。公共基础课3为高职必修课程,培养高职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部分高职生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打下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等。专业基础课1为模具中职专业基础课程,为模具中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供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工程制图1、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基础1等。专业基础课2为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工程制图2、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基础2等,目的是使高职学生会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分析机械传动原理,设计简单机械部件,会使用简单的电工器械,对三相电路的工作构成进行分析。专业核心课1为中职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模具制造专业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模具拆装与维护、模具制造工艺学、UG实体造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核心课2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编程与加工、UG注塑模具设计与编程,模具专业英语等。专业实践课1为中职专业实践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模具组装、调试与维修及模具制造的实践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维修电工实训、模具钳工实训、金工实训(如普车、普铣、磨削、线切割加工等)。职业资格证1为学生在中职阶段应该取得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选修课1为学生在中职阶段开设的选修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完善其知识结构。如特种加工技术、工业设计等。专业实践课2为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目的是在中职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模具加工与编程实训、模具拆装及成型实训、模具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证2为学生在高职阶段应该取得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选修课2为高职阶段开设的选修课程,如模具项目管理、Moldflow模流分析等。采用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不仅可以避免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而且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模具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3.2中高职课程内容及教材的衔接依据中高职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任职要求,序化、层次化、项目化教学内容,明确哪些是中职学生必授或选修的教学内容或单元,哪些是高职学院必授或选修的教学内容或单元,从而使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中高职教学内容相互连贯,形成理论和实践体系[5]。这样就避免了教学内容漏失或重复、教学资源浪费、能力断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模具设计及制造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依赖于工学结合教材的衔接。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合作,组织专业教师共同开发适应中高职衔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的教材,使教材的内容对应课程,适合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作者:黄曼曼 琚子来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