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 社科学报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时间:2017-01-22 02:54:10 来源:论文投稿

一、搭建实践平台,使广大师生自觉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

高校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把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学生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实践中,高校应着眼于抓养成、重践行、见实效,广泛搭建了各种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参与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养成并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使他们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一是以行之有效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价值追求有着较强导向作用和熏陶作用。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增进理性认同,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同学们,引领校园风尚。二是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实践证明,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首先融入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把志愿服务作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如以学雷锋活动为讫点,打造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亮点。还有,融入到大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的建设中。高校建立社团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主动承担起服务管理职责,引导大学生在参加正能量社团型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团实践中学习,在社团学习中实践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导向引领,全力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证

在全面深化学校行政改革与推进依法治校新常态下,更需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去引导多样化的学生。因此,高校应紧紧围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始终抓住典型引领、制度引领,努力使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在校园舆论上获得褒奖,在学校政策上获得激励,在学校制度上获得保护,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蔚然成风。一是抓住典型引领,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效应。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用身边的典型引领校园道德风尚。高校积极宣扬时代楷模,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引领校园风尚,促使大学生学习楷模优秀品质,进而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同时,及时发现、宣传和培养身边的典型,开展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如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校园十佳青年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以身作则、引领风尚,让同学们感受“道德模范”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道德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达成的现实目标。二是把握制度引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推动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既需要道德规范引领学生思想,更需要学校制度政策规范学生言行。高校以推进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遵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褒扬和鼓励,使错误的行为受到贬抑和惩戒,让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保持敬畏之心,并成为学生心中共同的内心追求和行为遵循。总之,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重要思想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高校这个阵地,坚持内化于心,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的认知能力;搭建实践平台,使广大师生自觉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强化导向引领,全力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证。

作者:杜志惠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370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南方医科大学首页 采购成本控制方案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青年记者》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亲子根基》 《土壤学进展》 《中国药业》 《中国南方果树》 《比较政治学前沿》 《人像摄影》 《轻兵器》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