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时间:2017-01-21 09:31:0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学分制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和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6)05-0063-02

一、引言

学分制又称为学分积累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基本计量单位是学分,它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核算学生的学习分量,并且规定了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最低学分。《教育大辞典》将学分制定义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以进行有关管理工作。”[1]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关注,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学生提前或延迟毕业、休退学、转专业以及学生评优等方面都尚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旧的制度都没有随着学分制的逐步实施而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有些高职院校即使修订了一些管理文件,但多数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师资力量缺乏,选修课资源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比例也随之逐年上升。这样,学生人数增长过快与学校师资力量等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就日益凸显。而从美国学分制的发展轨迹来看,学分制是选课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分制的精髓和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则是选课制。因此,只有在能够提供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学分制。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生就可以自由选择80%左右的课程;哈佛大学仅一个文学院也开设了3000多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选修课资源明显不足的现象,即使有的学校开出了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但课程的整体质量不高,仅仅是为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选修课模块而已。

(三)缺乏配套的导师制

选课制作为学分制的核心,一方面尊重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课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而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欠缺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导师对学生选择专业和课程加以指导。然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却没有建立相应的与学分制配套的导师制度,学生选择课程往往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和随意性,对课程的选择几乎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有的学生避重就轻、趋易避难,有的则是选修容易获取学分、管理不严的课程;还有的学生为了就业的需要,忽视通识教育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出现过分职业化的倾向等等,这样也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历含金量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违背了学分制实施的初衷。

(四)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学校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难以满足学分制对教学的要求。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将不再采取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活动也打破了传统的院系、班级组织形式。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每周七天学校都可以安排课程,不再局限于每周周一至周五。因此,要顺利实施学分制不仅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网络设施、图书馆和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作保障,同时,为了缓解教学、实验设备数量不够和各种学习场地不足的矛盾,学校还要不断优化教学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三、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还存在诸如收费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楼和实验、实训场地不足等许多困难。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高职院校可以先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进的构想。

(一)选定学分制试点专业

在建立灵活的选课制及学分认定制度的基础上,可以先选定实施学分制的试点专业,专业不宜太多,可以是重点建设专业,也可以在每个系安排一个专业试点。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就选择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物流管理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四个专业)进行试点。试点专业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学分的比重,要求达到总学分30%,即文科专业要达到65学分、工科专业要达到69学分。

(二)建立灵活的选修制及学分认定制度

学分制实施的核心是选课制,没有选课制就无法实施学分制。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就进一步理顺了课程结构体系,取消了专业方向,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将原专业方向所开设的课程全部改为专业选修课,构建了如下的课程学分体系:(1)公共课平台课程:包括两课、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约29学分;(2)专业群平台课程:9-15学分;(3)专业平台课程:42-53学分;(4)专业选修平台课程:约10学分;(5)公共选修平台课程:7学分;(6)综合实践平台课程:22学分。此外,为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学分制的逐步推进,学院构建了学分认定制度,即非专业核心课可以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技能对等”“课程互换”“学分互认”等。例如:(1)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认定相关课程的学分,学生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亦可认定学分;(2)《大学英语》及相关专业课程可以通过考证来获取学分,例如学生只要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即可认定4学分,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只要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考试,即可认定4学分,可申请免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在获取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后,获取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都可以认定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2学分);(3)对于转学进入学校就读或转专业的学生,其公共平台课、非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可以直接认定。

(三)改革学费收缴制度

要全面实施弹性学分制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固定按学年收取学费的制度,应按学分收费。例如,笔者针对所在学校的收费标准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进行测算,其学费可分为如下两部分:1.学分学费为了收费方便,可采取学年开始时预收,学年结束时多退少补。只要学生愿意多交费,允许学生多修学分。按学分收费可以有效避免目前学生随意选修、学习不认真等问题,学生补考不及格后的重修也要按重修学分重新缴纳学费。2.注册费由于文科、工科及术科专业的学费标准不一样,因此除按选修的学分收费外,另每年收取一定的注册费,对于两年内毕业的学生可以不缴纳最后一年的注册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改革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修业年限一般是2-5年,为了把学分制真正落到实处,应该改革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首先,应允许已修满学分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前毕业,同时也允许学习上的确存在困难的学生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在学校规定的有效学习年限内,暂停学业的学生可以申请复学。其次,学校也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或更改自己的专业,只要完成专业方向规定的课程和修满学分,就可以取得毕业证书。

(五)加大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职称、学历和知识结构也不甚合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并且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学分制的逐步实施,师资力量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要加强学分制条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健全高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拓宽企业、研究机构参与教师培养的渠道,积极鼓励和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访学进修,到研究机构和企业一线参与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此外,还可以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可聘请企业高级人才担任学校的外聘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其次,为了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和实践课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的重点。”[2]因此,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和市场规律,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条件。积极探索由企业提供培训师资、设备和技术,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现场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比例逐步加大。

(六)加大课程资源和导师制度建设力度

首先,学分制实施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有充足的课程资源可选择,因此,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构建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逐步扩大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的比例,做到“必修课少而精、选修课多而新”。[3]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根据各自专业多开优质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在选课和选专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基于此,必须建立与学分制配套的导师制,以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首先,要严格选拔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或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导师。导师负责指导或帮助学生选择课程,以保证学生选课质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其次,要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时,应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朝晖,蔡龙文.高职教育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改革刍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谢华永,陈芷,王立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

[3]阳会兵,肖化柱,杨俊兴.基于弹性学分制下的平均学分绩点制的初探和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

作者:刘朝晖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020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新余学院学报 电子感应垃圾桶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内蒙古社会科学》 《大众用电》 《广东建材》 《初中生优秀作文》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教育》 《甘肃轻纺科技》 《科技档案》 《商情》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