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厌恶、获得性遗传与贫富差距(5) - 人文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公平厌恶、获得性遗传与贫富差距(5)

时间:2013-09-17 19:24:45 来源:论文投稿


 获得性遗传和公平厌恶生成和固化差距,进而扩大差距,即贫困的阶层和富有的阶层发生无通道的分离累积循环,而这种团状性和模块化的社会结构将引致社会中垂直交流的缺乏,水平交流的过度频繁,从而在水平层次上形成集聚,在垂直层次上形成梯度,集体上进或退化的通道被堵塞,引致阶层固化,最终优质信息在上层模块中累积,劣质信息在下层模块中扩散,差距随即而来。一般来说,要打破这种分离累积循环,就要营造阶层之间对流的平台,源于阶层间的交流,会使得差距缩小。打破阶层固化,构建和巩固阶层间的信任基础,创造更多的阶层流动和阶层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够破解由公平厌恶和获得性遗传引致的固化的差距。交流为天生具有模仿能力或喜欢模仿的穷人提供发展的机会,这其中的原因表现为,创造的速度远慢于模仿。在差距逐渐固化且逐渐扩大的形势下,笔者也欣慰地见证到甘肃省为遏制上述形势,实行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举措,正在各个方面如火如荼地展开。当然,“双联”行动破解贫富差距的成效如何,能否在其他地方推广,还有待理论创新的不断完善及实践效果的阶段性检验。 
  (二)对义务缺失和权力剩余的破解之道 
  在一个权力剩余或者义务缺失的社会中,处在差距上端位置的群体能够获取远远超过其自身能力和付出的额外收益。这部分额外收益是由于这部分群体处在位置的上端,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利用更多的社会关系,接受更多的优质信息,同时处在上端的人群也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当然,上端位置的群体也会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如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进行慈善捐赠以及提高社会就业等。考虑到这些额外收益扣除额外成本后,得到的额外净收益也是相当多的。处在差距下端位置的群体由于在社会资本、社会关系以及接受的信息等方面处于劣势,使其不能获取上述的额外收益,甚至不能获得与其自身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可能被上端位置的群体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挤出和侵占了。 
  目前在分配方式上,对这方面的考虑还不完备,使得上层群体存在严重的义务缺失和权力剩余。一般来说,位置越高,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就越大,同时获得的权力也就越大。相反,如今位置越高,权力剩余越多,所以现在很多人向往高位,更多都是冲着权力而非冲着义务去的。基于此,当今的税收思想应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做到平衡,不能重经济效应,轻社会效应。税收规则要考量到处在差距上端位置群体获取的额外净收益对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同时通过再分配工具调节社会福利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重新构建和完善权利和义务匹配的原则,实现人格和职业的分离,增加工作无分贵贱的社会认同感,这样才能有助于社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和良性的自然差距状态之上,因为自然差距是对社会无害的一种收入差距状态。 
  总之,上述的生物本性无法改变,只能通过社会建制加以引导和利用,进而为社会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平台,打破财富分配和遗传的僵化格局,即每个阶层上的群体充分交流沟通起来,避免仅靠生物本性自发选择生成的阶层固化的现象发生,使得良好的致富信息,真正在各阶层群体之间发生共享,劣质致富信息被各阶层排挤出局,最终达到穷人有富人朋友,富人也有穷人朋友的融洽状态,以及先富带后富的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实现身份无贵贱、职业无贵贱的社会和谐状态,使得社会一直处在自然差距之中。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公平厌恶、获得性遗传与贫富差距(5)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82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安徽行政区域划分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当代审计》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上海纺织科技》 《三峡大学学报》 《造船技术》 《外向经济》 《智能系统学报》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中国进出境动植检》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