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意提升的新路:论网络问政与群众路线(2) -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民意提升的新路:论网络问政与群众路线(2)

时间:2013-08-16 18:15:44 来源:论文投稿


(二)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促进科学决策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从2010年开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网友观察团”与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专家一起去湖南14个州市100多个乡县实地观察,并向相关官员传达“网民”的声音。类似这种新的网络民间组织的产生,提高了公众“问政”的深度,培育了公民个人的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态度,对网民所反映的有违社会公平、公正的现象要保持密切的关注;对网络舆论反响比较大的事件或人物要认真调查核实情况,确有违法违纪的,纪检监察部门应积极介入;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其调查过程及结果应确保信息公开,这样才能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三)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5个层级的政府网站体系,甚至部分地区还有当地的网站群,这对网络问政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国内人民网、南方网、奥一网、大河网等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是网络问政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主要体现。推动网络问政离不开政府门户网站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应以“有用”作为衡量政府门户网站的第一标准,坚守“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问政逻辑。网站建设形式上,应该把“政府——民众”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把所有的便民服务全部整合到一个功能模块当中去,然后再将这个模块细化成不同的服务类别,基本形成“一个入口,多种服务”的网站模式,把“便民”体现在网站操作上;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信箱、调查、访谈和论坛类渠道建设项目,在沟通过程中,不断了解用户需求,开辟新的沟通方式,比如短信与政府网站的结合运用,可以使沟通变得更加高效。此外,还要加大对民生领域办事服务的建设力度。目前不少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还局限于“有什么”就“供什么”的状况,行政办事类的服务内容较多。而对普通公众而言,他们更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因此,今后政府网站应重点加强与民生相关的服务项目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中国的政治民主正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任何有利于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信息公开、平等对话、利益表达、倾听公众呼声的政治实践都应当提倡。诚然,网络问政目前还是局部性的现象,能否持续和拓展也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无论是从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上看,还是从公众对互联网在今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上看,网络问政的前景都令人期待。网络问政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种创新实践,将以更加蓬勃的姿态赋予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容,不断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民意提升的新路:论网络问政与群众路线(2)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12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 法学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科技潮》 《建筑节能》 《现代经济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地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现代制造》 《传动技术》 《扬子江诗刊》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