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论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时间:2013-07-26 11:38:33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然环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宏观背景,地域文化则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础要素,旅游主题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与自然协调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的景观化与美学布局是吸引游人的关键。
  关键词:旅游区;建筑; 规划设计;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 F590.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109004
  旅游区作为人类游览活动场所,建筑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景区建筑对旅游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吸引力。近年来,我们在从事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工作中,发现旅游景区建筑的规划设计越来越重要,好的建筑能为景区增色,甚至成为新的旅游景观,而不协调的建筑,往往影响旅游景区的品位和形象。虽然不同景区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旅游主题、地域文化特色等,在规划开发上都很重视建筑设计的科学化、实用化、景观化,但很多景区的建筑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河南省少林寺景区环境曾一度成为整治的重点,周围农民私搭乱建,在审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登封市政府投入3.5亿元左右的资金,对景区内的私搭乱建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还有些景区的宾馆饭店、景区管理用房、旅游购物区建筑、农家餐馆、旅游厕所、景观小品等,在设计时对建筑的规模、体量、色彩处理失度,建筑密度过大,对地域文化内涵表现肤浅,或者因为建筑形式简单粗陋,对景区环境造成影响,对风景质量造成破坏。本文从旅游景区开发的普遍性原则上,探讨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建筑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个特殊性问题。
  一、自然环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大背景
  旅游区自然环境是建筑设计的大背景,应当考虑如何让建筑介入景区环境,服从原有的环境秩序或建立风景环境的新秩序,让建筑与景区整体的景观环境和谐共存。在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首先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当地传统建筑样式是人们生活需求、地域气候、资源条件进化适应的结果[1],其独特的形式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以传统的建筑样式为母题,按照功能、空间需求进行重组和变化,是体现旅游景区建筑特色的有效方法。比如福建的土楼、豫西的靠山窑、湘西吊脚楼等。
  建筑规划设计除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外,建筑材料尽可能就地取材,充分使用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如砖、瓦、石灰、砂石、土、竹、木、草等传统的地方材料,使建筑的色调和质感比较质朴,很容易与自然环境协调,增加旅游区建筑的地方色彩。比如山东沿海的海草房(图1),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其屋面坡度超过五十度,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脊上特地覆盖一层加了泥的海草,或者再盖上一层瓦 “压脊”,同时在整个屋面上绷上旧渔网,这些适宜技术的策略,既解决了建筑的功能问题,又能展现地域建筑特色,这种传统也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景区宝贵的旅游吸引物。此外,在规划景区建筑的时,特别在应用一些现行技术和建筑材料时,应做到勇敢采用,谨慎待之,切莫什么建筑都应用钢筋、混凝土、琉璃瓦、外墙砖、仿木、仿竹等,避免弄巧成拙,不伦不类。
  二、地域文化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
  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风格,如欧式、中式、现代、巴厘岛风格、地中海风格等。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就是彰显各族特色,如展现云南傣家风格的傣族竹楼,草原民族的帐篷、蒙古包(图2),黄土高原的窑洞,等等,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旅游建筑的规划设计,不能忽视其地域文化属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不同地域传统文化也有明显差异,表现的建筑也各不相同。因此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在其内容、形式、风格上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因为传统的就是世界的。
  每个旅游景区一般都有一个文化主题或主线,有的是宗教旅游景区,有的是民俗旅游景区,有的景区本身就是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还有的是传统的农家乐景区,等等。因此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一定要和景区的文化主题相一致[2],以旅游区的文化主题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规划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建筑设计时,就必须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建筑风格等相一致,即设计时必须从地区文化整体的深层意义中寻找内在的秩序,在传统中发现并把握那些不变的文化因素,给予恰当诠释和充分的展现,寻求符合当地人们文化心理需求的解答,从而保持旅游景区地域传统建筑的延续性。在历史遗迹附近景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要把握建筑的风格问题,如果有过大反差的话,会影响游客游览时的沉浸感,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例如,在设计宗教建筑时要充分了解相关宗教的教旨、教义、文化传统、宗教习惯等。在一些有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则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民间传统,设计时突出其民间特色。此外,在设计旅游服务性建筑时,如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购物场所等,也一定要与相关的旅游主题和当地文化背景相一致。
  三、与自然协调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的空间与形态应融合到景区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尊重环境意向的前提下,提炼建筑符号,使二者在表现形式和传达意蕴上不冲突,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互依。例如五大连池自然旅游区建筑风格,就与旅游区得天独厚的天然矿泉水有关,它以水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建筑临水而造,枕水而筑,引水而入,以千姿百态的形式与水相融合,使“水”这一自然景观贯穿五大连池旅游区中,构成了优美的水景观,成为五大连池建筑风格的特征之一。
  从建筑选址上来讲,首先要考虑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有的区域是门景服务区,有的是观光游览区,有的是休闲度假区,有的是参与性娱乐区,等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对选址有不同的要求[3]。功能不同的建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自然景区中的大门,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停车、售票、管理服务的环境,要有一定的集散空间,又能控制游客进出和便于景区管理。总之,建筑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即不给主要景观添堵,也不要太过隐藏让游客不易找到。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当地的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要在结合景观性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给排水等条件,为建筑物长期使用提供优质资源。同时,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采用各种适宜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组织通风、适度采光遮阳、保温隔热、节水节材,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也为景区的运营节省成本(图3)。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论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366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cnki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相关论文

陕西中医药学会

论文百科2017-03-18 18:04:47

种子版面费

论文百科2017-03-19 18:01:34
相关学术期刊
《天津电大学报》 《中国石油石化》 《党史纵横》 《文化纵横》 《中华武术》 《中国畜牧杂志》 《化工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吉林气象》 《四川电力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