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子 重阳(2) - 论文百科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采桑子 重阳(2)

时间:2017-04-05 12:03:20 来源:论文投稿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更多论文百科论文详细信息: 采桑子 重阳(2)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5270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经济学论文 最新医院会计制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近代中国》 《皮革与化工》 《复旦学报》 《现代显示》 《世界竹藤通讯》 《广东经济》 《高等农业教育》 《畜牧与兽医》 《现代化工》 《城市质量监督》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