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正文 “前言” 要反映出本研究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在阐明研究背景和理论、列出重要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和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应介绍实验对象的选择及各(亚)组的例数、仪器与试剂(注明产地和厂家)、研究或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步骤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结果”按逻辑顺序描述,不要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讨论”必须紧扣研究目的,围绕结果进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8. 表格 表格按照正文中出现的次序连续编号,随文编排。每张表格必须有表题。表格采用三横线表,如有统计学处理数据需要列出时,可在底线上加一细横线,表注用上标“a,b,c…”表示。表中要有各(亚)组的例数;英文缩写均要在表注中写出全称。
9. 图 一幅图可由数张图片组成,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次序连续编号,附在文章的最后。正文中须在相应的位置用单行文本框标出此处排列的图号及图题。每幅图的下方须有图题。图注接在图题之后,对图片加以注释,要求做到脱离正文时读者也能够理解图的内容。图中病变部位或阳性结果处要用箭头指出;显微镜照片在右下角须有标尺。推荐提供JPG或TIF格式的文件,图片像素要求在300?dpi以上,线条图、森林图、柱状图要求提供矢量图。统计图中要列出各(亚)组的例数。
10. 数字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均用阿拉伯数字。
11. 计量单位 数字后的“秒、分、时、天”一般用英文小写“s,min,h,d”表示。组合符号中斜线不能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每日mg/kg”。
12. 统计学符号 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随机分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P=0.023等)。
13. 缩略语 文题一般不用缩略语,摘要和正文中也尽量少用。当一个词出现3次或更多时则可使用缩略语,使用时于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处需分别写出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中写出英文全称及缩略语。常用缩略语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而直接使用,如WBC,RBC,Hb,T,P,R,BP。
14. 志谢 对课题资助部门或实验中有过贡献的人应在正文后、参考文献前列出志谢词。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不限,但必须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并是亲自阅读过的,尽可能引用近5年的文献。综述类投稿参考文献复习量需达到40篇以上,且近5年参考文献引用率在70%以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上标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为已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尽量避免引用教科书、摘要和综述。参考文献中的前3名作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时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参考文献如引自杂志,在文题后加“[J]”,如为专著加“[M]”,网上期刊加“[J/OL]”,联机网上数据库加“[DB/OL]”,学位论文加“[D]”。